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科创赋能迈向制造强市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 科创赋能,迈向制造强市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把优势产业做强?
发展实体经济,如何找准难点痛点实现转型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产业的高质量之路又依托什么路径?
一直以来,常熟牢牢抓住历次机遇,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从坚持制造业立市,到推进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可喜的是,随着智能工厂一批批出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一个个涌现,我们看到的是科创的含金量,触摸到的是常熟不断做优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叠加制造业,不断赋能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脉动。
刚刚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融合,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号角嘹亮,振奋人心。常熟,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正以高质量发展加速跑的壮志,迈向制造业“强家”。
“打造沿江先进制造业高地”,这是苏州市委指明的方向要求。在常熟沿江,制造业一向是蓬勃发展之地。为汽车产业提供紧固件零件的常熟市常力紧固件有限公司,就是这其中的一个链条。
紧固件是人们熟知的螺丝、螺母、螺栓等用来固定的零件,很小却是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作为老牌工业企业,常力紧固件有限公司一路走来,取得了很多的荣誉。但新赛道的竞争越发激烈,任何企业都是不进则退,需要持续创新发力。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前的是20米高的智能立体仓库,自动导向搬运车自由穿梭……依靠智能化,以往发货前“货品难找、拣货危险无序”的难题现在解决了,工厂货物的空间利用率、拣货效率大大提升。
“这家企业近两年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智能立体仓储系统,实现了生产智能化管控和物料动态化管理。”市工信局智造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常力紧固件不断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秘诀。
在常熟,像这样的制造业企业还有很多。本市制造业基础扎实、民营经济发达,形成了由1.4万余家工业企业、18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983家高新技术企业、17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等组成的先进制造体系。
高质量发展要取胜,制造业是基本盘,也是优势产业。制造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深知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但创新前期投入肯定是巨大的,企业愿意不愿投入?资金肯定是紧张的,投入一时可能看不到效益,企业敢不敢投入?常力紧固件每年研发投入都在3%以上,换来的是汽车紧固件产品已达9000多种,综合实力迈入行业diyi梯队。持续的创新投入,让企业尝到了甜头,步入发展快车道。
企业发展拥有科创叠加,变身智能工厂,这成为常熟入选全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培育名单的内生动力,答案就在这里,未来也在这里。今年以来,全市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3%,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数量创历年新高,获评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常熟,创新的动能强劲,随着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化融合,前行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装备制造行业有了智能工厂,纺织服装的生产车间也有“数字大脑”,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所有生产环节。这些场景在常熟的企业中越来越常见。
作为常熟的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一直是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富民产业。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这个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困境。
但“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常熟纺织服装企业,正全力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实现转型升级。
在长三角产业数字化创新中心,集聚着各类服装产业数字化服务资源,辐射带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衫数科技、飞榴科技、欧菲斯等一批企业就在这个产业创新的浪潮中搏击着。
在江苏百成汇服饰有限公司的服装生产车间,10条吊挂流水线实现智能调度运行。这家企业“智能车间”实现高效有序生产,得益于引入了飞榴科技的SewSmart系统,这帮助企业车间产量提升了31.3%,残次品率下降了49%。目前,飞榴科技已服务常熟30多家企业,助力越来越多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的传统是相对的,谁能运用好新技术,谁就能紧跟新浪潮,继续保持产业优势,迸发产业竞争力,传统产业因此也能变身朝阳产业。而对纺织服装产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升级就是重要抓手。常熟依托成熟完整的全产业链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专业市场流通优势,不断引导纺织服装企业拥抱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这成为厚植产业优势的必然路径。
数字化转型在常熟不是一个新名词。随着政府部门的有力引导,近年来,常熟获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及省智能车间等综合性荣誉的企业已增至近200家,实现了高水平标杆企业的数量倍增。
另一组数字更加鲜明。据1100多家已实施项目企业的数据反馈,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了35%、产品制造周期缩短了19%、产品合格率提升了17%、单台设备平均成本降低了12%。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一大批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和提质稳产。
技术牵线,拥抱数字化,走向智能化,常熟纺织服装企业阔步前行。生产率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加快了数字化步伐,由此,千亿级产业的底气更足、优势更优,传统产业的“一池春水”得到激活。下一步,常熟还将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科创制造的驱动力,通过持续抓好服务商引育等方式,助力企业腾“云”起飞、加“数”前行。
土地、空间等资源要素如何充分利用是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是无序扩张,也不可能有不受限制的资源利用。迈向制造强市,更要依靠放大创新能量,盘活存量资源,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高的效益,让空间承载提质增效。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如何解决城市可新增建设用地空间相对有限的问题?常熟走出了一条由“增量扩展”向“存量提升”转变的道路。
在常熟高新区,有一个区域的蝶变正受到瞩目,这就是协同创新产业园。连月来,佰鸿集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园开园仪式、丰电金凯威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暨新厂区落成仪式相继在这个产业园举行。佰鸿集团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行业的领军企业,丰电金凯威则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交付14台氢气压缩机产品。这些优质项目的进入,让这个产业园茁壮成长,产出效益迅速提升。
协同创新产业园区域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曾经存在产业门类低端、土地利用率偏低等的问题。如何盘活存量?常熟高新区下定决心,将其作为首个老旧工业区(点)更新改造试点项目,通过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化解安全环保风险,释放产业发展空间。目前,该产业园已成为西门子在中国打造的首个数字化智慧产业园,除了佰鸿集团、丰电金凯威,智享生物、才道精密等一批高精尖企业纷纷集聚落户,成为高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尚湖镇,通过存量更新,一个全新的特色产业园项目——中集(常熟)激光智造产业园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电技术专家范滇元亲自为其“把脉”。激光智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旨在打造长三角标杆产业园样板,以激光产业为特色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及新材料为三大主导产业,助力城市产业发展升级。
向存量要效益,创新动能就能得到更大释放,常熟一直在探索这方面的经验。近年来,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常熟大力推进存量产业用地的盘活利用、提质增效,探索实施“零地增长”及老旧工业区(点)更新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先手棋下得好,后劲就足。吸收了老旧工业区(点)更新改造和工业企业“零地增长”等的成功经验,今年2月,常熟又创新出台《常熟市存量产业用地更新指导意见(试行)》,突出规划引领作用,通过支持产业用地规模化、载体高端化,带动产业业态更新和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提升产业用地承载能力和产出效益。
“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为未来全市发展指引方向。有了存量发展的提质增效,带来优质项目承载空间的不断扩大,为实现制造业“强家”提供坚实保障,常熟高质量发展之路更为行稳致远。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