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新城的“高密度生长法则”
夜幕降临,无锡古运河两岸的灯火逐渐点亮,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河边的小店铺外,桂花糕的香甜穿透了夜色。
京杭古运河穿城而过,“千里运河,独此一环”不仅描绘了无锡运河的独特风光,更凸显了这座城市占据“南北之会冲”的战略地位。从古运河畔商船云集的盛景,到如今立体化交通枢纽贯通八方,交通网络支撑起的要素高效配置延伸到了今天。
其中,无锡高新区更是凭借地处无锡东南部、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汇聚各类资源,实现“高密度”发展。2025年2月,无锡高新区更是发布《关于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行动计划(2025-2030年)》,推动这片土地向更高维度的“密度”跃迁。
这里仅占全市约1/20的土地,却一度承载着1/4的规上工业产值、近1/3的外资和过半的进出口总额——这种单位空间内经济产出的强度,堪称“高密度”。更深层的“密度”则在于:大规模产业基金与1800家高新企业的资本密度,32万人才与2.4倍于全市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创新密度,集成电路占全国1/9、物联网占1/10的产业浓度。
实现这种“高密度”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集约利用,更是一种要素聚合、生态融合的深层发展逻辑。这里的“高密度”,既体现为交通网络、产业资源、创新要素在有限土地上的高效集聚,更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与生态构建,实现资源裂变重组、价值倍数放大的化学反应。
南方周末调研发现,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载体,无锡高新区的产业园区在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发挥了重要的主观能动作用。区内产业园通过集聚产业、服务企业、创新驱动、融合产城,化身为产业生长的“培养皿”,为区域经济强劲赋能。
无锡高新区和它所在的这座城市,成长的脉络始终与交通的演进紧密相连。
明清时期,“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窑码头”、“钱码头”上商船首尾相接的盛况,已展示了这座城市对要素集聚的深刻理解。1906年沪宁铁路通车,叠加运河的漕运优势,让无锡成为长三角zui早的交通“流量枢纽”,也为无锡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无锡城区因此成为周边农村联系外部世界的中转站,周边农村的闲置资本和人才开始向这里集中。同时,无锡城区与上海保持着紧密的信息沟通,无锡在苏南农村地区逐渐有了“小上海”的别称。
这一时期的无锡,陆上交通与水运相辅相成,为无锡商人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同时,无锡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其手工业向近代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转型提供了基础。
到了20世纪20至30年代,无锡的地主富商纷纷把握时代机遇,在城郊的水陆交通要道上投资兴办实业。1937年,无锡的工业产值在中国关内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成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头部城市。至此,实业兴城成为了无锡城市发展的新标签。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交通的密集程度是推动无锡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样具备高可达性的交通系统,不仅加速了物流与人流的运转,还促进了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快速交换,使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更为密集和高效。
这种嵌入城市基因的交通禀赋和区位优势,在当代演化成立体化交通网络——国内weiyi拥有国际机场、城际高铁、内河港口、地铁网络的国家级高新区。
可以说,畅通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有效延伸了无锡高新区全面开放的触角,成熟健全的交通走廊通道,为服务长三角、辐射大中华、联通国内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成为了吸引知名企业和高端商务服务机构、吸纳高端人才的重要原因。
无锡(国家)软件园(下称“软件园”)相关负责人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无锡高新区的区位优势显著,位于长三角的中心地带,是连接周边城市的理想地点。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铁、城际铁路以及即将开通的地铁线路,这些都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区位支持。同时,商务成本低,尤其在劳动力和房地产方面,相比上海、深圳更具优势,这为许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种交通密度的量变,使无锡高新区逐渐成为产业、人才和创新资源的汇聚地,zui终引发的是经济密度的质变。
相关数据显示,高新区内的七大现代产业规模均已超过千亿大关,其中,集成电路和物联网产业在全国的占比尤为突出,分别占据了1/9和1/10的市场份额。在人才方面,高新区吸引了超过30万人才,包括5.8万高层次人才。在创新资源方面,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超1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17家。
而在2024年,无锡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5.28亿元,同比增长6.0%。在全国高新区中,无锡高新区在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再次攀升:5年时间从第33位跃居第17位,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已进入全国前十。
当区位优势为无锡高新区汇聚了资源,这里的产业园区也构建了要素聚合的“立体场域”,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有序发展和转型升级。
产业园区是在城市地理范围内企业集中分布和要素组合齐全的功能性区域,能够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集聚更多人力、资本、生产资料等要素,具有高度集聚、紧密关联、有序分布等特征。
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载体,产业园区的形态和功能演变与城市产业的发展轨迹紧密相连,无锡高新区的成立恰逢城市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自20世纪80年代起,江苏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恢复,这些城市抓住了发展机遇,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苏南模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无锡经济顺势而为,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如纺织服装、冶金、通用设备等传统产业开始朝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同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成为无锡新的经济增长点。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锡高新区开始谋划建设新型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成为城市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撑,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方向发展。
软件园便是无锡高新区诸多产业园区之一。
在那个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无锡的重要产业,软件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高新区已经意识到,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必须转型升级。软件园的建设正是源于无锡高新区对产业转型的深刻洞察和迫切需求。
据软件园相关负责人回忆,早在1998年,为了申报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无锡高新区便开始筹建无锡软件园管理中心,这便是软件园的前身。
2002年,软件园在一栋不起眼的办公楼中起步。从zui初的纯软件研发,到2004年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复成立“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再到2008年受到印度班加罗尔软外包产业启发,引入主流的软件外包产业,园区不断拓展产业边界,进入系统化发展阶段。2009年,物联网在无锡“萌芽”,园区迅速围绕其展开布局。
成立二十多年来,软件园已成为无锡目前体量zui大的科技园区,其发展也印证了产业园区的本质规律:物理空间只是载体,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对产业趋势的预判和响应能力。
凭借早期良好的软件技术的基础,软件园展现出惊人的进化能力。在保留“打造中国数字经济领军园区”核心定位的同时,其产业外延已覆盖人工智能、区块链、开源生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与此同时,软件园的发展方向始终与无锡高新区的整体规划保持一致,并以此为依据不断优化。基于对城市和产业的理解,园区以培育新兴产业为核心,以产业迭代升级为路径,通过持续的技术和业态创新,实现了产业能级、发展动能和经济规模的全面提升,完成了从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向高端数字产业的转变、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的跨越。
这正是高新区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即以明确的产业导向和集聚化的产业空间,推动园区、产业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建设无锡软件园,是我们对未来的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软件产业不仅能带来高附加值,还能带动周边商业和房地产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推动无锡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在这些园区和企业的有力支撑下,无锡高新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产业密度得以提升,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营收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稳居全市首位。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已成为无锡市四大地标性产业集群之一。
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与物理空间同等重要的是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
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微纳园)相关负责人用“不是房东,而是科技企业的长期合伙人”定义自身角色,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揭示了无锡产业园区从“企业容器”到“创新生态创造者”的深刻蜕变。
2009年,当“感知中国”的理念在太湖之滨落地生根,首个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设立为无锡点燃了转型的火种。这座曾以集成电路立身的城市,在物联网浪潮中找到了新的航向。
在此背景下,微纳园应运而生。这座园区是全国首家物联网主题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及中科院微电子所等龙头机构,以建设“高端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为重点方向,孵化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无锡高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秘密正在于“四流耦合”——通过降低制度******易成本,让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在有限的空间内高频共振。
这在位于无锡高新区的微纳园内均可得到保障。调研发现,微纳园成立十余年来,专注传感器及智能硬件,通过产业链招商逐步集聚了一批上下游企业。如在传感器领域,园区拥有全球领先的传感器、功率、模拟、射频半导体IDM企业锡产微芯等;在上游IC设计领域,拥有引领工业电子雷管芯片技术革新的A股上市公司盛景微电子等;在下游场景应用领域,拥有国内大气环境监测激光雷达市占率diyi的中科光电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园区通过提供研发平台、测试设备、资金支持等,帮助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此外,园区还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物联网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这里不仅是技术转化的试验场,更是要素配置的枢纽,数字是zui好的见证者。
目前,这座园区已培育了17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与67家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小巨人”10家)。50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集群为初创企业注入了动能,“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度载体满足企业全周期的需求,三十余家专业的中介机构构建起覆盖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的全要素服务体系。此外,园区还借助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力,构筑了辐射长三角的高端人才生态。
这种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创新环境,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无锡高新区,这种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同样体现在其他产业园区。以软件园为例,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和探索,园区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精准对接企业在资金、人才、市场和生态等方面的核心需求。总结来看,园区的特色在于其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对企业的全方位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这里对于产城融合的探索早已开始。
早在2007年规划无锡(国家)软件园二期时,运营方便秉承“70%办公载体+30%生活配套”的开发理念配置了办公孵化区域和生活、商务、休闲区域。这种超前布局在微纳园得到进一步深化:通过在园区建设网红樱花林、沿河步道、咖啡店、书屋等,将科创生活与人文生活合二为一,形成“步行10分钟慢生活圈”。
这种“产中有城、城中有产”的深度嵌合,让每平方米土地既是创新工场,更是生活主场。
与此同时,无锡高新区的目光始终投向更远处。当意识到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等18项指标仍落后于全国均值时,这里选择了“刀刃向内”的革新。
2025年年初无锡发布的《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计划》,将“五大高地”的蓝图细化为具体路径:从前沿交叉研究高地到产业关键技术的攻坚场,从科技创新力量聚集高地到区域协同创新赋能高地,再到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高地,每个目标都直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
如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如何实现以强带弱?如何实现沿海与内地均衡发展?然后才是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强大?政府发挥规划布局引领作用,企业、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吧?
全美首例 加州起诉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政策“违法”
△美国加州州长纽森(资料图)美国人口和经济规模diyi大州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当地时间16日宣布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他批评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政策的行为“违法”,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混乱和破坏。加州成为全美diyi个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的州。
壮小伙迷恋寡妇,每天4次夫妻生活,短短7个月让寡妇去做2次人流
谁敢动中国试试 联合国大会全场鸦雀无声!
直击股东大会 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影响不大
每经记者:赵李南 每经编辑:文多4月17日,一年一度的福耀玻璃(SH600660,股价54.88元,市值1365.43亿元)年度股东大会在福清市召开。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参加了会议,并回答了股东的问题。
山西“订婚******案”维持原判,被告获刑3年,审判长答问:处女膜未破裂是否影响******罪的认定?#媒体精选计划
上海交大学生建议剪掉石楠花学校后勤保障中心回复:请原谅它!15天左右的花期可换来350天的好空气
2025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创新赛制!全红婵陈芋汐2小时内决胜负!
中国对美国#石油 采购量削减90% 对加拿大原油进口量飙升
48小时内将有6级以上强震?地震局科普:动物异常行为与地震无必然关系
4月17日,一位来自广东的微博认证科普博主在微博上发布博文称,根据动物行为异常、地磁波动、经验数据分析等,判断将在48小时内发生6级以上强震。
【曝光台】宝坻法院2025年第9期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示
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制裁规避执行行为,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依照《zui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本院决定将下列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予以公布:
体育老师“爆改”校园:嘉兴这所学校占地10亩,有上千盆花!
【来源:嘉兴教育发布】春日悠悠,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南湖部的校园里,繁花似锦。粉白渐变的西洋鹃、暗红的皋月杜鹃、盛放的芍药、淡雅的兰花、含苞待放的绣球……这座占地仅10亩的校园,已然成为精心打造的“花园”,超过1000盆鲜花装点其中。“花园式校园”的诞生,离不开“行家”助力。
武汉市教育局通知:定在6月14日
《关于2025年武汉市正高级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通知》各区人社局、教育局,有关单位:根据省人事考试院有关通知精神,现将2025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测试对象和条件。
特朗普:“百分百”相信能和欧盟达成协议!特斯拉暂停向美运送部分零部件:关税太高,无力承担!其市值一周蒸发超7000亿元
央视记者当地时间4月17日获悉,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抵达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会晤。特朗普政府官员表示,双方预计将在会晤中讨论一系列话题,包括贸易、移民和结束乌克兰冲突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