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现状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编者按:在国家和各地区的支持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建设在近几年进入了快车道,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产业园区建设由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开始,逐步扩展到全国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区域,在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圈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迅速传递人才和劳动力供需信号并调配人力资源供需的作用。
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根据本研究统计,截至2022年,已建和在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27家。在这个发展过程之中,为了建立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产业园区,推动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协同发展,2010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相关省、市陆续建立了上海、重庆、中原、苏州、杭州、海峡、烟台、长春、南昌、西安、成都、北京、天津、广州、深圳、长沙、合肥、武汉、宁波,2021年新增石家庄、沈阳、济南、贵阳和海南,共24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浙江、广东和山东三个省份分别有2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预计到2025年,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增加到30家左右。
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高度相关的特点。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其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力资源服务业越发达,具体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来说,其经济效益、发展水平可能就越高。据不完全统计,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有80家,占园区总数的63%;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有27家,占21%;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有13家,占10%;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有7家,占6%。
从国家级产业园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有12家,占园区总数的50%;中部地区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有5家,占21%;西部地区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有5家,占21%;东北地区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有2家,占8%。
从各地园区的运营情况看,正式开园数量占全部园区总数的76%,筹建或者在建的产业园占24%。许多开园运营的园区,多数是在近两三年开园运营的,在建设模式、发展定位等问题上,一些园区还停留在探索和思考层面。
在园区的布局上,多数园区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采取了“一园多区”的建设布局。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就是“一园多区”布局的代表,它以苏州高新区为核心区,在常熟、昆山和吴江设分园区,形成扇形布局。在运营模式上,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和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等多个主体的作用,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以及混合运营三种模式。
2021年11月,人社部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要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7万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10万;培育50家骨干龙头企业;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达到30家左右的目标。根据人社部统计公报数据,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营业收入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1.9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020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2.4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3%。若保持这一行业增速,则初步预计到2027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7万亿元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6%。
经过十二年的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集聚、孵化、培育的作用逐步发挥,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改善了当地经济结构,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例,2021年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服务各类人员4328万人次,为224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
关注高级人才事务所,智慧相传时时得受益。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