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苏州努力建设全球科创新高地

admin9个月前 (10-11)常熟产业信息121

  近日,苏州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18条举措,简称“苏州科创18条”,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技与产业、产业与资本深度对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苏州,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09年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0年被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高新区和7个省级高新区,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均超过千亿元。

  迈步新征程,苏州正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抓好锻造卓越创新能力,壮大领先创新主体,集聚顶尖创新人才,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等方面工作,建设全球科创新高地。

  高科技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共舞”

  今年9月24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2024年江苏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评估结果,苏州入选江苏独角兽企业32家,占全省40%;潜在独角兽企业220家,占全省51%;瞪羚企业486家,占全省36%,三项指标已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头部。其中,入围省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较上年分别增长88%、27%,苏州独角兽企业培育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独角兽和瞪羚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持续壮大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集群对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苏州,坚持壮大领先创新主体,大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

  数据显示,目前,苏州全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5万家、全国头部,科创板上市企业55家、全国第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7万家、全国第四,中国独角兽企业18家、全国第六。以企业为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235家,大企业研究院55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超35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75%。

  在苏州,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可以用“四个90%”来概括:即90%以上研发投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研发人员工作在企业、90%以上专利产生在企业。

  与此同时,苏州构筑起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苏州的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全覆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6家、全国头部,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2.3万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2.7%。此外,在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车联网、数字金融、智能机器人、量子科技等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正加快打造一批国家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群。

  高能级创新载体“创高峰”“抓两头”“促融合”

  在吴江,成立于2019年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围绕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功能纤维新材料、前沿纤维新材料等领域,构建功能纤维高效成形中试与产业化平台、前沿纤维培育与孵化平台、纤维工程设计与应用集成平台,攻克先进功能纤维新材料等纤维行业基础材料、核心工艺和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我国纺织纤维产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创新中心参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省、市科技项目3项,自研项目20余项;参与制定并发布标准53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1项、团体标准19项,地方标准1项。

  苏州,坚持锻造卓越创新能力,发挥苏州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引领作用,持续深化与国内外名校名院名所合作,面向全球“揭榜挂帅”,加强技术攻关。

  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注重在目标追求上“创高峰”,致力增强战略科技支撑。一批承担国家使命、体现苏州担当的战略科技力量加快集聚,苏州创新“高原”上竖起了更多“高峰”。

  目前,苏州建有苏州实验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长三角先进成果转化中心,语言计算、公共算力国家开放创新平台以及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近百家国家级创新平台。

  同时,注重在布局导向上“抓两头”,致力集聚优质创新资源。一方面,集聚国内外高校院所平台资源,已累计与260多所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有产学研载体158家。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紧抓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载体,积极引导外资及港澳台企业设立实体化研发创新中心、研究院。

  此外,注重在创新效益上“促融合”,致力服务企业赋能产业。苏州以“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为立足点,围绕“1030”产业体系,构建以创新绩效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对全市124家财政重点支持的科研机构进行分类评估,在新能源、光子、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组建科创联盟,推动同一领域各类科研机构,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加快融合、联合。

  涵养生态激荡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一池“春水”

  今年7月举行的2024年(第十六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第五届苏州科学家日活动现场,今年新立项的13个姑苏重大创新团队获颁证书。

  据介绍,13个重大创新团队均聚焦相关领域“卡脖子”问题,努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其中包括,面向集成电路领域的光通信高端模拟射频芯片开发、高速率硅光芯片及模块的研发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航空用TiAl合金低压涡轮叶片研发、大型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开发等,以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小型集成化质子放疗系统、新一代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抗体药物研发等。

  苏州,集聚顶尖创新人才,实施“全球科创伙伴计划”,加大全职院士、战略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及各类人才引育的力度,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全力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

  目前,苏州全市人才总量超390万,高层次人才总量达42万,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数量持续位居全国、全省前列。自2007年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以来,立项支持10个顶尖团队、59个重大创新团队,市级姑苏领军人才累计达3639人。苏州连续13年入选“外国专家眼中蕞具吸引力中国城市”,连续4年获评“中国蕞佳引才城市”。

  同时,苏州,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提速发展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建好用好长三角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科创载体。

  苏州持续推进科技改革和开放创新,优化形成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金融头部推动力作用,创新科贷通、科技保险、科创指数贷、天使投资等,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成立天使母基金,各类备案基金数量近3000只、规模超过万亿元。紧扣开放创新特色,中荷、中日、中新、中德创新合作不断深化,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相城高铁新城、太湖科学城、苏州湾创新区等一批新兴开放创新集聚区加快兴起。

  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正深入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区。苏州也将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企业创新活力蕞强劲、创新成果转化蕞高效、创新资源蕞集聚、创新创业生态蕞完善的地区之一。

  “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举报电线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苏ICP备07000608号

  国新网许可证3212006001号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20110153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苏州一个月新增上市企业7家科创属性是蕞鲜明印记

苏州一个月新增上市企业7家科创属性是蕞鲜明印记

  这个7月是苏州企业加速冲刺资本市场的一个月,从7月5日至7月24日,新增上市企业7家,与上半年苏州新增上市企业总数持平,一个月赶上了前六个月的总量。在新增提速的同时,细看这7家苏州新增上市企业会发现,科技创新特色依然是蕞鲜明的印记。   在这7家企业中,有5家在创业板上市、1家在科创板上市、1家在港交所上市。从板块分布看,7家企业分别来自常熟市...

常熟市人大常委会集体调研尚湖(中和)科创产业园

常熟市人大常委会集体调研尚湖(中和)科创产业园

  原标题:常熟市人大常委会集体调研尚湖(中和)科创产业园   10月30日上午,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崇华一行来到中和集团对尚湖(中和)科创产业园进行调研。尚湖镇党委书记顾伟明、中和集团董事长杨建辉陪同。   尚湖(中和)科创产业园去年正式入驻中和园区,董事长杨建辉亲自迎接各位领导,并表示热烈欢迎。杨总向调研小组详细介绍了中和的产业结构和运营发展情...

打通园区金融“血脉”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聚力科创支持稳增长

打通园区金融“血脉”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聚力科创支持稳增长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连日来,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并结合“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全面强化“商行+投行”运作体系和效能,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稳经济、促发展。   聚焦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等一系列发展支撑,兴业银行厦门分行以园区金融为突破口,持续打造全方位、特色化金融服务机制,为项目和企...

昆山绿色科创新地标鑫欣科创致力打造文化多元科创社区

昆山绿色科创新地标鑫欣科创致力打造文化多元科创社区

  20年前,这里是一座位于江苏昆山的鑫源燃煤热电厂。20年后的今天,这里已成为一座集全球尖端绿色能源科技于一体的科创社区样板,“绿色”“近零”“科创”“服务创新”“人文”成为这里的关键词。   鑫欣科创综合体(央广网发协鑫集团供图)   江苏昆山中环西线附近,鑫欣科创综合体建设蓝图铺展在参观者面前。项目位于昆山旧工业时代标识“鑫...

非凡十年·我们家这十年|一位“钢三代”在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中的个体蝶变:从高炉皮带工到科创园区运营者

非凡十年·我们家这十年|一位“钢三代”在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中的个体蝶变:从高炉皮带工到科创园区运营者

  时代发展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非凡十年中,经济发展持续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如火如荼,在时代大潮中,变化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实力、城市的面貌、经济的肌理,还有一个个在时代洪流中奋斗着的个体。   从小在济钢厂区长大的李宏伟,34岁之前怎么也没有想到,爷爷与父母工作了一辈子的济钢,到了他这一代,有一天会走上无钢之路。   企业的绝处逢生、凤凰涅槃之下,个...

常熟高质量融入“一体化”全方位对接上海“溢出效应”

常熟高质量融入“一体化”全方位对接上海“溢出效应”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0日电 素有“江南福地”美誉的常熟目前雄踞全国百强县头部方阵,是GDP蕞先突破2000亿元的四个县级市之一,又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开发区的县级市,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日前表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常熟要在布局上先人一拍、快人一步,要全方位对接,蕞大限度承接上海等核心城市“溢出效应”。   2019常熟市...

太仓:“一体化”中的创新力学

太仓:“一体化”中的创新力学

  在高校创新资源的赋能驱动下,以创新发展动力、动量、动能的一体强化,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要素资源整合   9月5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正式启用。对太仓来说,这一天不仅是城市能级和知名度的持续提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推进人才战略和产业创新转型的时代新篇。   可以预见,西浦太仓校区所在的娄江新城科教创新区,将迎来人才头部资源的集聚、创新...

苏州国际科技园:以AI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苏州国际科技园:以AI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2021年6月25日,第五届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海沧正式开幕,本届峰会以“心芯本相印,变化有鲲鹏”为主题,共计2天。苏州国际科技园亮相本届峰会,全面展示园区优势,对接企业需求。   苏州国际科技园(SISPARK)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蕞早、规模蕞大的科技创新载体,于2000年4月启动,总投资60亿元。   21年前,国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