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看点丨“产业园”圆振兴梦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金看点丨“产业园”圆振兴梦
点击标题下「中国城乡金融报」可快速关注
美丽的黄海之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每天迎着朝阳,向着大海一刻不停地生长着,这就是江苏盐城东台市。作为重度盐碱地,东台曾是人们眼中的不毛之地,可如今这里已华丽变身为现代农业基地,一座座高标准设施大棚在这里拔地而起,26.5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建设……技术在这里不断更新,企业在这里不断壮大。
东台的巨大变化,是江苏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苏省在科技创新、品牌创立、绿色生产、产业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各园区业态更加丰富,要素更加活跃,辐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融入园区产业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建设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在各个层面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记者在东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西瓜栽培技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必须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因此,尽快建设一批高产值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及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势在必行。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此,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陆续投入90多亿元财政奖补资金,批准创建188个、认定8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据显示,经过几年发展,截至2023年2月末,我国申请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已累计达288个。
这其中,江苏省的实践可称为样板。自2017年起,江苏省通过积极协调省发改委、财政、科技、金融等部门和机构,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合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苏已获批创建1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设区市全覆盖。2022年,16个示范园区实现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249.05亿元、342.15亿元、463.34亿元,带动农民就业约60万人。
在苏州,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12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确定试点建设的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多年来,该园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涉农企业培育和人才引进培养,累计投入资金达3.2亿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目前,该园区主导产业年产值达6.2亿元,带动就业超1000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就业上万人。
在盐城,建湖(恒济)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拥有全国zui大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有生态大闸蟹养殖区3500亩、稻(藕)田综合种养区4500亩、高效设施渔业养殖区6000亩,被列为国家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项目。该产业园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不仅有效提高了所在村集体收入,还吸纳当地劳动力300多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建湖(恒济)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人工养鱼池。
在无锡,以优质稻蔬、花卉园艺作物种子种苗为主导产业的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2年被批准为无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2020年正式授牌成为苏南地区首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该园区总产值超过45亿元。园区从创建之初就通过“园村”联动、“园民”联动,辐射带动园区周边农民创业致富。
如今的江苏,在一个个农业科技创造的奇迹中,在一座座产业园蕴藏的潜力中,在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中,迈出了农业提质增效的新步伐,乡村振兴根基不断夯实。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引擎,其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31.1亿元,用于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此外省区市也有配套资金支持。但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拓展更多力量积极参与,发挥各方在产业链中的优势,通过抱团发展,增强化解市场风险能力,实现合作共赢。
2019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南京国家农高区”)。位于南京国家农高区的江苏中植生态植物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植蓝莓、黑莓为主的农业现代产业园,总经理俞小花2019年成立蓝莓示范园,目前园区已成为集良种繁育、高效栽培、智能加工及培训教育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示范园。
“我们正着手打造接待中心,让游客在采摘新鲜水果的同时,还能有饭吃、有地住,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俞小花表示。
▲位于南京国家农高区的江苏中植生态植物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解决了周边农户的就业问题,带动农户增收。
在离江苏中植生态植物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不远的南乡莓园采摘基地里,创始人陈奕同正在给采摘的游客普及蓝莓知识,扎根乡村十余年的他已是当地有名的蓝莓“大V”……他的蓝莓园在社会资本的支持下,已经成为集旅游、娱乐、饮食等功能于一体的采摘休闲旅游基地,常年带动几十户周边农户就业增收。
“做大规模,是我从一开始就有的想法。”陈奕同说,“但现实中会遇到重重障碍。产业链不完善,没有抵押物,融资非常难。很多年是咬着牙才硬挺过来的。”
终于,农业领域迎来了多方利好政策。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产业园要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监测数据显示,全国批准创建的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827.72亿元。今年8月初,江苏省财政下达资金3.1亿元支持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其中,9000万元用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并鼓励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探索合作新模式,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
在各方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农业农村经营效益日益提升,投资农业的前景和效益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和资本开始将目光投向农业领域。
“南京国家农高区成立之初,就完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65.57亿元,13家金融机构向南京国家农高区授信支持1400亿元,与中粮集团、华润集团等签约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良润(溧水)产业基金,与大连商品交易所签约达成战略合作。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我们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南京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人祥接受采访时说。
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到“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千百年来乡村的田园屋舍与阡陌炊烟,都是诗人咏怀的对象。如今,在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下,在金融机构精准服务推动下,现代农业产业园愈发生机勃勃,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和美乡村建设正愈发完善。
乡村振兴路,金融不缺席。人民银行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要求,按年度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督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精准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年初,工商银行无锡分行积极为产业园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投放8000万元贷款用于园区项目前期建设,推动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升级改造;今年3月,建设银行常州分行投资198亿元支持当地18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2022年以来,平安银行江苏分行为盐城射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放贷款8000多万元,对阜宁聚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吴滩绿色高质高效农业示范片区”项目建设授信6000万元……
农业银行江苏分行始终把做好现代农业园区金融服务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入园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农”特色场景建设,深入开展“四个圈层”金融服务,支持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农业园区项目44个,授信超百亿元。
▲农业银行员工在常熟市董浜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农户资金需求。
茂林修竹,水田交错……从常熟市向西行8公里,古里坞坵村整洁的乡间步道、各具特色的村舍、智能化的农业产业园穿过夹道的竹林映入眼帘。
坞坵大米是常熟一张闪亮的名片,坞坵村依托“水稻+”产业,着力让“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农业银行常熟分行主动跟踪服务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项目,于2021年授信12亿元,支持常熟市古里镇乡村振兴项目二期、坞坵村特色田园乡村、紫霞村产业园等工程建设。
“2020年,农业银行东台支行在东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首家投放中长期项目贷款7000万元,助力园区当年顺利通过验收。”陪同记者采访的农业银行江苏盐城东台支行陈行长介绍。
为更好支持和服务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2018年,农业银行无锡分行创新推出政府增信产品“锡农贷”,定向为园区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投放“锡农贷”超2500万元。
“下一步,农业银行还将加强统筹规划,不断创新金融产品,高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为乡村产业振兴打造新的动力引擎、拓展新的增长路径、探索新的服务样板。”农业银行江苏分行副行长曹杰存表示。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站上新的起点,江苏正在谱写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伴随着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的持续支持,农民致富增收梦想正在这里走向现实。
文章刊登于2023年9月13日《中国城乡金融报》A1版、A3版
多方见证,重要媒体行动启动!事关乡村振兴……
和我~在成都的“田头”走一走,喔~~~
总书记考察过的村庄,正在上演新故事……
走进大凉山腹地|住上了新房,洛古有伍还有新期盼
传承千年的“无字史诗”,在这里焕发“新活力”……
上车!带你坐“变形金刚”穿越大凉山
深度探访丨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
专访 探索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记者手记丨从示范区里的“双向奔赴”看振兴
苏州:“小积分”兑出乡村“大变化”
更多精彩请关注“农银融媒”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