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发布单位: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时间:2020-04-15 16:32 阅读次数:
常熟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8月,1993年11月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11个省级开发区之一,2010年11月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区域总面积156平方公里(直管面积约30.2平方公里,代管面积约125.8平方公里),拥有全国十大内河港之一的常熟港,设有国家级常熟综合保税区和常熟国际物流园。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4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7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510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5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19亿元;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55亿元,注册外资8.9亿美元,到账外资3.2亿美元。其中核心区(沿江板块)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4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56亿元,工业开票销售107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6亿元,到账外资2.8亿美元。2019年,在全省经开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位列第5位,在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中位列第10位。
28年的发展,常熟经开区主要形成几大特色。一是开放型经济蓬勃。依托“濒江临港、两路一桥”区位优势,落户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600多家,外资总投资382.8亿美元,注册外资159亿美元,其中2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59个,投资超亿美元项目58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特大型项目5个。二是制造业家底厚实。“十二五”以来,引进了观致汽车和奇瑞捷豹路虎两台整车项目。2019年,总投资102亿元的立讯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落户,目前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海工装备、电力能源、高档造纸、精细化工、特殊钢铁为代表的特色制造业集群。三是新经济蓄势待发。依托万国数据、华为云创新中心、华傲数据等项目,加快布局数字经济产业链。引进总投资80亿元的每日优鲜华东总部项目,发挥平台总部项目落地标杆效应,做大生鲜电商产业链。建成新经济总部大厦,力争入驻企业首年开票销售超200亿元。四是物流业发展迅猛。区内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常熟港已建成20多个码头、52个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23个,与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265个国际口岸实现通航通商,逐步形成了钢材、纸浆、木材及化工品等特色货种,年实现货物吞吐量7000多万吨,目前拥有物流贸易企业585家。五是科创型要素集聚。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常熟科创园,先后引进海内外双创科技项目260多个,拥有市级以上领军型人才团队184个,南理工等11所大学在园区设立研究院,已成为常熟领军型人才和留学归国创业人才zui为集中的创业园区。六是城市化功能完善。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视野,深化产城融合,引进总投资7亿元的常熟康桥国际学校项目,与华住、同程艺龙等知名品牌合作,提升酒店、餐饮、文旅等业态档次。筹建高标准的综合文体中心,对接国际化品牌医疗和养老机构,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位、高度。
围绕“思想再解放、开放再出发”,2019年,经开区确立了“六个高质量”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奋战一千天”的拼搏誓言。围绕市委“三增三进”目标、“三个一”要求、“两强两优”路径和“四个zui”的工作重点,经开区将聚焦提升发展能级和产业竞争力,紧扣“总量大、税源型、少消耗、适当先进性”,大力发展汽车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立讯科技、九联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以亨通海洋系为代表的海工装备产业,大力发展以每日优鲜等平台经济和万国数据、华为云创新中心、华傲数据等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一区多园”,高标准推进立讯智能科技产业园、亨通常熟国际海洋产业园、欧洲绿色产业示范园、常熟精英双创园、中德(常熟)智能制造产业园、超高清产业园等特色载体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将经开区打造成汽车之城、生鲜之城、海工之城、数据之城、科创之城,努力再造一个新经开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