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产业再造引领实体跨越
波司登采用新型超薄型面料,开发出zui轻仅重260克的活力薄型高级羽绒服,折叠起来只有一个杯子大,外出旅游时可当靠垫或睡枕,一年可以穿3季,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公司董事长高德康说,许多企业将“转型升级”理解为“转行升级”,盲目追求暴利,实际上走进了死胡同。“不管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必须依靠企业自主的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再振兴。”
正因深谙创新的重要性,“梦兰”、“隆力奇”、“紫荆花”等众多以传统产品知名的常熟大牌企业,其光彩非但没有在创新型经济大潮中黯淡,反而在产业“天花板”上打开了新的通道,成为常熟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扶持实体经济造就鲜明“城市个性”
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扶持实体经济,常熟打出“组合拳”,先后制订出台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对企业设备投资给予贴息,对企业技术创新、争创名牌、申请专利、制定标准以及循环经济等给予奖励。
“我们扶持实体经济不‘贪大求洋’,而是聚焦小微企业。”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中心总经理黄勇斌介绍,作为一家以“三农”、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银行,行里率先设立服务小微客户的专营机构——小额贷款中心,重点加大对单户1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已累计发放贷款1.42万笔共26.72亿元。
“创新创业是常熟特色鲜明的城市个性。”常熟市委书记惠建林认为,发达地区要发挥比较优势和先导作用,勇于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新路、提供示范,根本上还是要靠这种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
走进苏南地区zui大的连片设施农业基地董浜镇,记者被这里的智能农业物联网种植技术“震”住了。坐在终控室的电脑前,哪一块菜田长势如何,哪一个大棚需要施肥,哪一块土地需要浇水,电脑上实景显示一清二楚。轻点键盘,“种菜人”发出的一连串操作指令,立刻变成了可视的现实场景——把手机和操作电脑绑定,就能实现传统农民做梦都想不到的“手机种菜”!
镇党委书记陈绍东介绍,镇里去年投资8000多万元引进以色列技术,建立了一套节水灌溉设施,实现了2万多亩农田节水灌溉,比之传统灌溉方式节水50%到70%。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设施蔬菜种植,亩均产出6500元,每亩综合增效达千元。“原先农民弃田抛荒很严重,现在对种地致富有了新的热情。每次我到田头调研,农民都拦着不让走,希望早点用上节水灌溉系统。”
像董浜的蔬菜一样,海虞的服装、沙家浜的模具、梅里的经编等一大批特色“乡土实业”,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成为常熟百姓创业致富的实体“沃土”。
在这片沃土上,对实体经济大发展的自觉追求正在创造新的奇迹。
3月18日,常熟千吨级对位芳纶产业化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对位芳纶是当今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35位志同道合的常熟民营企业家携手在国内率先从事对位芳纶产业化,并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一举攻克技术难关,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这一产业的垄断,在全球行业格局上刻下了鲜明的“常熟烙印”。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点这里在线提交!
产经网客服邮箱:br>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版权必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京ICP证05068455 公安备案:1101053583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