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前坊呼之欲出!
原标题:“新”山前坊,呼之欲出!
唤 醒 沉 睡 资 源 重 塑 古 城 芳 华
街区聚集了二、三十家江南传统民居,有民国海派建筑,还有四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厂房工坊。自启动更新改造以来,这些隐匿在街头巷陌里的“老房子”被“唤醒”,老城风韵添新色。
原来储存旧货的仓库摇身一变,成了禅意浓浓的茶室
废旧的红砖厂房改建完,变身满满常熟元素的民宿山居
原貌恢复的清代山前街祠堂,成为街区的“城市客厅”
街区里的老建筑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拆掉重建是对历史印记的破坏,我们应该在保留原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符合当下审美的时尚创意文化进行低成本改造,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历史沉淀的痕迹,同时新的业态跟老的建筑也能产生更好的共鸣。
随着山前坊街区形象的改变,越来越多充满创意和 活力的创业者来此落户,时尚餐饮、精品民宿、咖啡馆、酒吧……一个新时尚创意和新青年创业的产业集聚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打卡地正在形成。
这家粉墙黛瓦的两层民宿名唤“虞爱山居”,走进民宿,处处可见常熟元素,以虞山十八景命名的包厢,以常熟本帮菜为主的菜肴,就连住宿的每间房间内,都装饰着代表常熟历史人文的字画、摆件和工艺品。
民宿经营者是在常熟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新市民刘会彬,他对江南和常熟文化情有独钟,听闻山前坊启动改造,就立马选择了这方背靠虞山、面向尚湖、紧靠西城楼阁的创业之地,开设一家展现常熟文化的民宿。
我想把这个民宿作为一个平台、一个交流点,把常熟的历史、文化、特产各方面都展现出来。我们还在庭院里搭了小舞台,准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开设户外直播间,通过网络推介常熟的旅游及文创产品。
尽管试营业期间“虞爱山居”的住宿业务还没开,但光餐饮和茶饮就每天客满,除了本地市民,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的游客也都慕名而来,这让刘会彬干劲十足。
如果从“山前坊”牌楼进入街区,往往会被弄堂口人气爆棚的“摩尔饼屋”吸引目光,店内忙着招呼的一对青年男女是店主夫妇。
推门而入,浓浓的美式工业风扑面而来,超长的玻璃橱窗里装满现烤面包,吐司、羊角、肉桂卷、贝果沐浴在阳光下,香气扑鼻,疗愈人心。
店主王寅是常熟人,一直对老城区、老建筑怀有深厚的感情,平时还爱好收藏古玩、老物件。听说这里有老厂房改造的文旅街区,他毫不犹豫地签约落户,并亲自动手将原来一层的旧厂房改造成二层空间,楼下是烘焙店,楼上是古玩区。
我们自己创立了这个品牌,让顾客不仅能享受美味的烘焙,还能坐下来品味悠久的历史文化,效果还是挺好的,人流量慢慢地多了起来。
如今饼屋每天人流量达二、三百人,随着街区内越来越多的商铺签约入驻,王寅对创业前景充满信心。
导入新产业、植入新消费、注入新经济
目前,山前坊规划的40多个商铺已全都签约,同一业态不超过两个,且偏年轻化。一期入驻的网红茶饮店、话剧创######好者活动的小剧场、火爆年轻玩家的剧本杀推理馆等8家店铺都已陆续开业。二期改造进入内部装修冲刺阶段,三期预计到7月份完工。
二期以迭代、延伸产业和复兴夜经济为主
✦在餐饮上做延展性的丰富:像龙虾店、夜咖啡馆、酒吧、日料店等;
✦延伸文旅产品:包括乐伴手礼、綵衣堂文旅文创小店等未来小铺的复兴。
✦把整个业态的丰富性跟文旅产业做融合,跟当下客户的消费状态进行一个交叉性的互补。
走进街区,你会发现狭窄的小巷子、斑驳的墙面、午间满溢的饭菜香都充满生活气息。这个老街区承载着老常熟人特有的市井生活,这场以“城市更新”为主题的改造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改变。
从小住在山前街的一位阿婆告诉我们,这里住的大多是老头老太太,房屋老旧,弄堂狭窄,幼时老城区的喧嚣和阿婆的年龄一样渐渐老去,山前街已经安静很久很久了。
2020年,山前坊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启动,随之而来的是:雨污水管道改好了,停车场建起来了,老建筑被保护了起来,意气风发的创业者走进了街区,布置出一间间有趣的铺面,老街又热闹了起来。
老人们说,上百年、古董一样的房子被空置,被用来当仓库,大家都觉得可惜,现如今重新修好、利用起来,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没有消失,还多了很多小年轻喜欢的东西,生机勃勃。
过去的山前坊显得很老旧,通过改造提升,整个风貌得到了提升,居民们,特别是老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大家对街区今后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接下来会完善康养宜居功能,让我们山前社区的这张门面真正“亮”起来。
融媒记者 潘一琪、孙奥、徐畅、蒋唯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