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街道地名二三事谢桥和大义之名竟是这样来的……
常福街道位于常熟城区以北,由原谢桥管理区与大义管理区组成。
在《常熟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中,涉及到常福街道区域内的地名并不多,但谢桥与大义两地因其特有的历史被列入了保护名录中。
在《常熟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里对于谢桥的解释显得颇为直白,只因明代中期有位谢姓居民捐资在福山塘上建了一座谢家桥,简称谢桥,因此该地区就以桥的名字所命名了。
《重修常昭合志》记载:谢家桥,临福山塘,距城十八里,南北街一道。而这里所说的南北街便是在清末时,在福山塘东侧形成的一条长400余米的街巷,俗称谢桥老街。
据《唐故陈氏夫人墓志铭》记载:唐大中元年,今谢桥之地已有尚墅村。宋建炎年间,沿江巡建司在尚墅建烽堠一座,驻兵巡盐捕盗。元末,吴王张士诚以此筑尚墅城堡,城内筑烽火墩,后人称尚墅墩。上世纪70年代,窑厂取土制砖,高墩被夷为平地。在高墩的旁边,原本还有一座双忠庙,双忠庙是民间的称法,之初是为纪念唐代安史之乱中殉职的忠臣张巡和许远所建的双忠祠。到明清时,又增加明朝嘉靖年抗倭牺牲的金七(世称“金太”),但可惜的是,双忠庙与尚墅墩一样,在上世纪50年代也被毁了。
在双忠庙前场上还有两株千年古银杏树,靠北的一株在文革中被砍伐,本地老人将它们视为神树,现存一株高26米,围长8米多,为江南zui大。
据记载,古时男子爱称心爱女子为谢娘,称其居所为“谢家”“谢家庭院”“谢桥”等。
之后,诗词中每以谢桥代指与情人欢会之地,于是,谢桥成为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
而位于城区西北郊的大义,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大义名字的由来,与谢桥有着相似之处,皆因由桥而起。
明代正德年间建了一座桥,名为大墅桥,《重修常昭合志》中记载:大墅桥,跨浪澄港,距城约十八里,街三道。而大墅桥在清光绪十三年时又进行了重建,建造时更名为大义桥。大义以大义桥为中心形成集镇,集镇因桥得名。
在大义区域内的古迹中,不得不提梁代寺基白雀寺。相传在寺庙建成之日,有白雀来筑两巢,古人以白雀为瑞应的象征,白雀集而吉祥至,于是,该寺因此得名。
白雀寺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它的历史比兴福寺还要早34年,并且当初的历史名声比兴福寺更大。但白雀寺自建成后便“命途多舛”,在南宋时经历过重建后,在元末时毁于战火,又在明代正德年间复建,却在清代初期再被毁,乾隆年间又对其重修,原寺规模庞大,建筑宏丽。新中国成立后又被该做粮库,后又迁至小墅桥,现在的白雀寺为1996年按原建构重建。
原来啊~谢桥和大义是这样得名的啊~你了解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