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产创融合发展新高地经开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
原标题:建成产创融合发展新高地 经开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
4月20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碧溪街道)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会上,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秦猛,市委常委、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史红亮出席会议。
“十三五”以来,常熟经开区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主轴主线,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重塑了区域竞争的新优势,引领全区科技创新事业再上新台阶。
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6%,“7+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引进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香港立讯科技、江苏云杉世界总部,总投资80亿元的每日优鲜华东总部以及万国数据、神州通智能终端等一批大项目。打造立讯智能科技产业园、亨通常熟国际海洋产业园、欧洲绿色产业示范园、中德(常熟)新兴产业示范园、新经济总部大厦等一批高端产业载体。
企业主体地位加速彰显, 创新梯队逐步壮大。
依托华为云工业互联网、网易创新中心等平台赋能,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区工业机器人总量超3000台、增长 189%,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5家,获评江苏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93家,大中型企业及规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接近90%。研发费用支出年均增长8%。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24.85亿元,占全市比重26.7%。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2家,较“十二五”末净增75家,增长202%。锦艺新材料成功入选苏州“独角兽”企业培育库。亨通海洋光网成为常熟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亨通高压海缆、贝泰福医疗科技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
人才引育持续提速, 双创氛围日渐浓厚。
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常熟科创园,引进海内外双创人才项目300多个,其中市领军人才项目213 个,姑苏人才项目56个,省双创人才项目44个,国家级人才16人,人才计划1人。高标准建设常熟精英创新创业园,入驻贝塔科技等人才项目团队21个,获批市级以上人才项目15个。科技企业加速器、中关村5号楼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投用,全区双创孵化载体面积超10万平方米。科创园获评中国留创园区孵化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国侨务工作示范单位、中科协海智基地、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基地等十多项荣誉。
成功举办“中国声谷”全球推介会。中国声谷列入省科技厅“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项目清单和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获苏州市级3个科研载体认定。召开厅市会商专题会议,与常熟理工学院启动校地合作。引进启弘声学、奥世达等多个声学项目。与喜马拉雅、上海音乐学院等行业标杆开展战略合作。中国声谷城市设计、常浒河滨江景观概念方案出炉,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网易电音创新中心、喜马拉雅创新中心等学研平台加快布局,声谷大剧院动工。全区范围内实施“智慧声场”等6项声学技术应用示范。
面向“十四五”,经开区要继续坚定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增长、新兴产业加快落地增动能、战略产业前瞻布局育新机提供硬核支撑力,推动科技创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面”的提升,在高平台上坚持高质量、在新赛道上跑出新速度,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加速成果转化,共同将经开区建设成为产创融合发展新高地,为建党一百周年交上一份优异的经开区答卷。
大会表彰了2020年度经开区(碧溪街道)“十佳创新标杆企业”和“十佳魅力科技人物”,并为新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和首批“声谷人才”项目代表进行授牌,为2020年度经开区优秀科技创新平台颁发奖励资金。
经开区科创局、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锦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京创先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责任编辑 马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