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王故里如何逆袭?城市观察
“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中道、扼二京咽喉”,有“项王故里”之称的宿迁,如何实现逆袭?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苏成立zui晚的地区,1996年才从淮阴(淮安)分离出来独立成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总量长期“垄断”江苏末位。但近年来,宿迁发展蹄疾步稳,大有逆袭之势。
“江苏省内县区zui少的宿迁,不仅是‘经济洼地’,也是‘交通洼地’。这两个‘洼地’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宿迁经济发展。”双维智库联合创始人孙书荣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想发展交通需先行。”孙书荣进一步分析称,“虽然徐宿淮盐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了,但毕竟只是江苏省地方铁路,且zui高时速只有250千米/小时,通达省外重要城市的作用非常有限。”
好消息是,即将兴建的宿迁东站将成为全国高铁枢纽站,对宿迁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此外,除了即将开建的“合宿新”和“京沪二线”两条高铁之外,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规划实施的“宁宿高铁”和“连宿蚌高铁”,设计目标值同样为350千米/小时。
在孙书荣看来,等到宿迁成为全国高铁枢纽城市的那一天,经济将会实现质的飞跃。那时的宿迁,资源优势将会被转化为经济优势,人员及物资的流动会对宿迁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同时,利于更多高科技、高技术人才的汇聚,进一步壮大宿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商产业,也将利于宿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并让宿迁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长三角核心经济圈。
“苏北五市中,宿迁有望成为未来20年发展zui好、zui宜居的城市。”孙书荣说,“类似于张家港,在苏州范围内看起来普通,低调地往前走”。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中国酒都”,酒业一直是宿迁手中的一张“王牌”。特别是对于洋河这样的“纳税大户”,宿迁向来呵护有加。近几任,宿迁官员履新后一个月内,都会到洋河股份调研。
但宿迁也不想患上“洋河依赖症”。2020年末,宿迁市《关于加快重点产业链培育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宣布重点培育晶硅光伏、酿造(酒)、纺织服装、动力电池等20条产业链。《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20条产业链产值达到7000亿元,并形成千亿级产业链2条、超五百亿产业链3条、超百亿产业链15条。
具体来看,相对于酿造(酒)产业突破600亿元的产值目标,晶硅光伏、化学纤维被寄予了更高期望,发展目标都是千亿产值规模。
谈及宿迁的光伏产业,天合光能(宿迁)产业园的设立无疑是关键转折点。位于宿迁经开区,仅用4年多时间,从零开始建立起四大片区的晶硅光伏“超级工厂”,的发展史,也是宿迁晶硅光伏产业链从无到有的缩影。截至2021年底,宿迁全市晶硅光伏产业链切片产能达2GW,光伏产能达17.68GW,光伏组件产能达到22.08GW,累计实现产值355.7亿元,同比增长201.07%。
电商产业园,则是宿迁的另一大“招牌”。
2020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宿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目前,宿迁电商产业园区已形成“3+2”产业体系,即呼叫客服、电商运营、物流仓储三大基础产业和重点发展的物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两大特色产业。在宿迁电商产业园内,筑梦小镇、智慧云谷、京东物流二期等一大批“超级体量”的电商项目正在生长。
2021年,宿迁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五年内电商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成为具有一流影响力的电商名城。”未来,宿迁将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4-6家,培育引进知名跨境电商平台5—10家,在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备案企业300家以上。
来自苏州的“助攻”,或是宿迁产业突破的重要助力。
2001年,江苏省正式启动“南北挂钩,结对扶持”,宿迁的结对对象就是“zui强地级市”苏州。据宿迁官方统计,截至目前,宿迁累计承接苏州各类转移项目952个,累计投资1899亿元,实现税收123亿元,带动就业人口超50万人。而共建产业园区,是双方结对帮扶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苏州和宿迁合作共建了6个产业园区——苏宿工业园区、吴江泗阳工业园区、常熟泗洪工业园区、昆山沭阳工业园区、吴中宿城工业园区以及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