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打造“尚湖模式”解决群众烦恼
央广网苏州11月3日消息(记者王锡斐 通讯员邹磊)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常熟市尚湖镇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着力开展颜巷工业园区整治提升行动。作为整治提升行动中的一环,颜巷工业园区封闭式智能收费停车场于2021年9月正式投用。
上午8时30分,正值早高峰,342省道主干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在毗邻342省道的颜巷工业园区东区,新建的封闭式停车场车辆正井然有序入场。进入的车辆按照车位标线落停,整齐划一。另一边,车辆按自动升降杆的放行次序逐辆出场,井然有序地汇入主干道,减少了因车流量过大对342省道造成的交通影响。
除了建设封闭式智能收费停车场,颜巷村还重新划了路面停车位,投入100万元对闸道路面的破损、坑洼进行了修复,并在东片区新设提升泵,铺设了150米下水道,解决雨季污水满溢倒灌问题。“以前村里的道路经常被一些乱停放的车辆堵死,万一发生后果严重,特别是外面的商铺和企业,经常把这条小巷当成停车场,环境也是脏乱差。现在车位多了,很少有乱停车的现象。”村民顾军民说,整治提升以后,道路拥堵的问题得到缓解,村容村貌也有了较大提升。
颜巷工业园区占地635亩,分东区与西区两个片区,辖区内有康博男装等300多家大小企业、104户常住村民。在“千村美居”工程推进过程中,有村民向村里反映,村里道路车位有限,居民的停车需求本已无法得到满足,周边企业停车需求又大,大量外来人员占用了居民的车位,导致内部经常出现车辆乱停放甚至交通堵塞的情况。
“相比一般村庄,颜巷的情况较为特殊,因历史遗留原因,形成了工业园区与村民居住区相互交融的格局。园区企业又以轻纺行业为主,外来人口多,人员密度大,加大了整治提升的难度。”颜巷村党总支书记金卫良说,经过综合研判,村里发现开展整治提升行动并非易事,由于没有成功的先例,颜巷村在制订方案时只得“摸着石头过河”。
对颜巷工业园区进行整治提升,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事。“之所以我们村里敢大刀阔斧地打造颜巷工业园区东片区封闭式管理运营模式试点,是因为镇领导班子为民办实事的决心。”金卫良说。在尚湖镇领导班子的点拨下,金卫良等村里的主要负责人参观了解了小康村实行的封闭式小区管理模式,发现有可参考之处。于是,颜巷村决定借鉴小康村的做法,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套整治提升方案。
为了让整治提升方案更科学、更完善,颜巷村几易其稿。“在试运行后,我们发现当初的道口设计方案并不理想,大型货车一旦转弯便会造成主干道路堵塞。”金卫良说。于是,村里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道口数量,用来分散早晚高峰时的车流量,同时加大主要出入口的宽度和弧度,让出入车辆会车时更顺畅、更安全。
目前,颜巷工业园区东、西两个片区共有2080个停车位,提供充足的车位不仅便民利民,也优化了营商环境。为此,村委会联合28家企业组建了常熟市联心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专业的、有组织的管理团队,对各类车辆进行全面管理。
公司合理安排三班轮休机制,确保24小时都有队员值班,保证车位、道闸的正常运行和车辆安全。“在东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2022年初颜巷村将在西区推行这套管理模式,并推出相关的电子卡券优惠结算等政策。”金卫良说,这套方案一旦在颜巷工业园区成熟运行,村里将提炼经验,总结出一套“尚湖模式”,并在全镇各个工业园区推广。
“银发学党史,晚情守初心”,古里镇针对老年人,开创党史学习教育“银龄版”系统,立足“学、传、为”,创新三大模式,以乡音送学传党音,以青老结对传薪火,以先锋服务传初心,让老年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仅“不掉队”,还能帮助青少年“排好队”,更能成为古里镇学史力行队伍中的“排头兵”。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常熟市纪委监委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营商环境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创新建立“廉”通企业机制,通过“网络化+铁脚板”,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心底无私地为企业“解难”。
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常熟市级重点项目,常熟市总工会积极推广拓展“妈妈驿站”“安康驿站”,让更多女职工能在工作场所获得私密、舒适的哺乳和休息空间,同时也让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工作之余有个临时休息的场所。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常熟市尚湖镇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着力开展颜巷工业园区整治提升行动。作为整治提升行动中的一环,颜巷工业园区封闭式智能收费停车场于2021年9月正式投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