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常熟产业实力↗↗↗
原标题:【建设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常熟产业实力↗↗↗
打造高品质的“江南福地”,需要高品质的城市建设和高品质的生活水平,这些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产业支撑,只有始终坚持花zui大的心思抓经济发展,以产业实力的提升带动经济实力、发展实力的提升,才能为更高水平的美丽常熟建设、推动区域品质化提升夯实基础。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是支撑。只有下大力气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和效益,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跃升。
10月16日,苏州格丽室声学环保新材料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生产项目落户董浜——这是董浜镇主动融入高层次大平台,以差异化招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的有力举措之一。
项目总投资2亿元,注册资本5000万元,占地25亩,与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建成6000平方米综合研发中心和2.5万平方米生产厂房,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亿元,实现年税收3000万元。
下阶段,常熟将聚焦提升项目质量,在体制机制层面,积极构建市一级统筹调配招商资源的“大招商”格局,设立市级层面招商引资专门职能机构,明确市级统筹的项目资源调配机制,形成重点项目信息库及载体资源库,同时调动发挥好“三区一园”和乡镇板块的积极性,减少低效的同质化竞争;在方式方法层面,大力开展与平台、资本、基金合作的招商模式,并用足用好常熟籍精英这个“宝藏”,重点关注跟进一批手上有项目、有资源、有资本的常熟籍精英,形成老中青精英分类分层赋能发展的工作格局,激发广大精英回报家乡、投资常熟的鲶鱼效应。
经济领域主要看产业竞争力,这也是决定城市高度的核心要素。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未来五年为“产业高地建设年”,全市要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声学、生命健康、数字经济这“五大产业高地”,着力提升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水平。
作为“五大产业高地”建设的“排头兵”——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已铆足全力做好准备,今年11月,首届中国声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即将在这里举行,面向国内外吹响声学产业“集结号”,为“苏州·中国声谷”引入更多发展资源,同时进一步展现常熟加快培育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声学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决心。
“苏州·中国声谷”自去年11月底“横空出世”以来,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落户产业项目、科创项目近50个,总投资超80亿元。
作为核心载体平台,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材料声学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声学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实验室已经建成,9.4万平方米的声谷创新加速中心整体建设招商进度加快,城市艺体中心(声谷大剧院)的基础工程已经完成并进入内部建设阶段。今年以来,经开区在区域内还布置了6个声学技术场景应用,声学已经慢慢融入这座城市的生活。
常熟在做好强链补链延链的同时,将深入研究每一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关键技术,针对性地打造创新平台、引进项目人才,确保五大产业高地持续保持至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在积极引进外部优质企业的同时,还将充分挖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存量重点企业和优势企业,鼓励引导增资投资,扩大市场规模、拉长产业链条。
企业是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主体。激励本地企业练好产业链“内功”,综合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和完善智能化生产线,加快推进生产方式智能化,完善产业链的数字形态,才能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真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 常熟高新区8家企业入选2021年度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质量数量创历年之zui,居各板块之首。
今年以来,常熟高新区通过一家家企业走访,全面掌握企业底数,按照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成熟度开展分类培育,分产业落实补短板、强长板,全区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水平实现不断跃升。
截至8月底,常熟高新区新增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680台,完成率263%;已完成投资22.17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27.9%,稳居全市diyi。常熟高新区将进一步打造成为常熟市“智改数转”的策源区、样板区和引领区。
立足当前,常熟将全面科学研判现有企业的能源结构、资本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出台行之有效的产业扶持专项政策,加快产业更新迭代、经济动能转换,推动全市“智改数转”工作走深走实,加快构建全域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生态。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