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常熟高新区: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绿富同兴”新图景

admin4年前 (2021-10-20)常熟产业信息197

  常熟市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国际花园城市 、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等一众“头衔”,更诉说着这座江南小城由内而外的秀美气质。漫步昆承湖畔,清风徐来,鹭鸟纷飞,如在画中游;走进常熟高新区,创新正盛,产业蓬勃,“绿富同兴”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篷底茶香午梦醒,大江风急正扬舲不知别后东湖上,谁爱菱歌倚棹听。”明代常熟诗人钱晔赋诗感怀之余,也道出了“东湖”与“大江”的紧密联系。东湖即昆承湖,濒临长江,是常熟水域面积zui大的湖泊。如果说长江是一条轻盈飘逸的丝带,那江侧数不尽的大小湖泊就是点缀其间的宝石,昆承湖虽不是zui闪耀的那一颗,却也全力绽放光芒为丝带添彩。

  昆承湖这颗“宝石”也曾蒙尘20世纪末,因轻视生态保护,水质逐渐恶化。进入21世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湖边的人们誓要还昆承湖一泓碧波。2006年,昆承湖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湖底清淤、污染企业整治、航道客水分流、生活污水收集等一系列措施,让昆承湖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十余年孜孜不倦治理,终得青山绿水美丽画卷重新展开。如今的昆承湖碧波荡漾,游人如织,龙舟赛、帆船赛、环湖自行车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也陆续在湖滨开展起来。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数不尽的湿地水鸟“慕名”而来。2021年年初,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的调研人员在昆承湖例行鸟类观测过程中,发现几只体圆、头大的野鸭,甚是与众不同。经研究确认,这几只野鸭是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目前全球数量不足1000只。据统计,昆承湖目前栖息着超过18种约6000只雁鸭,除青头潜鸭外,还包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物种的罗纹鸭,以及易危物种鸿雁和红头潜鸭等。

  踱步昆承湖畔,白鹭成群,野鸭戏水,好一派和谐自然景象。清风拂过湖边的常熟高新区,一片产业高地正在悄然崛起。

  新的产业项目选择落户地zui看重的是什么,区位、基础设施还是产业定位?这些固然很重要,但zui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只是蓝天碧水间翩翩飞舞的白鹭。

  “项目落地选址时我考察了很多个工业园区,但是对常熟高新区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因为它是weiyi一个我留意到有白鹭栖息的工业园区。”年轻的企业家顾勇涛,深耕新材料行业多年,每当有人问起当初选择常熟高新区的缘由,“园区栖息的白鹭”总为他所津津乐道。

  2015年,华侨顾勇涛从西班牙回国创业,产业项目选址成为头一件大事。“稳定的团队是至关重要的,在选址这件事上,我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着同事们,我要为他们考虑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每个场景。”顾勇涛说,项目落户地的生态环境是他十分看中的因素,而常熟高新区白鹭翩飞的优美环境让他无比心动,再加上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当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行业的大力支持,让他认定这里就是自己创业干事的“天选之地”。项目落地以来,顾勇涛的事业逐步驶入发展快车道,如今他已在常熟高新区开办了三个产业项目。几年来,他经营的企业不断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迅速成长为复合材料行业内的标杆型企业,成功占据了国内市场碳纤维零部件量产供应的zui大份额,成为行业内耀眼的“金凤凰”。

  昆承湖生态得以修复,再现千顷碧波,造福湖畔百姓,更为长江大保护助力,是为“绿”;产业因优美环境而落地生根,创新发展,助推经济腾飞,奔向共同富裕,是为“富”。“寻白鹭而来、创蓬勃事业”在常熟高新区持续上演,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是实现“绿”与“富”的共赢的生动实践,也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滚滚长江,奔流不息,福泽千里。进入新时代,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成为两岸儿女的热切期盼。地处长江下游的常熟,有着约46公里的美丽长江岸线。近年来,常熟建设高质量森林景观绿廊、打造常熟风韵沿江美丽生态带,一个“成带成网”、应绿尽绿的长江生态防护林绿色长廊逐渐成形。

  作为长江之滨常熟市的经济发展主阵地,常熟高新区在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同时,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重点建设氢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医疗健康、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引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云聚金鸡湖路演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集成电路与纳米材料专场路演举办

云聚金鸡湖路演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集成电路与纳米材料专场路演举办

  为进一步汇聚产业资源,吸引更多优质项目与创新创业人才,助力企业对接资本,近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集成电路与纳米材料专场路演在线个优质项目进行全面展示,近百位投资人参加活动。   纳米新材料是苏州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区的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蔚然成型。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已形成以“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以设备、原材料及服务产业...

常熟高新区:科创产业高地加速隆起

常熟高新区:科创产业高地加速隆起

  世上湖山、江南福地。作为苏南县域经济的代表,江苏省常熟市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以创新支撑经济转型升级,走在了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头部方阵。在常熟高质量发展版图上,日渐隆起了一块“常创常新”的科创产业高地——常熟高新区。   今年是常熟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5周年。作为常熟市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常熟高新区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

常熟高新区列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第57位

常熟高新区列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第57位

  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第57位,比上一轮前进5位,综合排名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在工信部火炬中心2023年度火炬统计工作考核评价中,常熟高新区获评“2023年度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这也是常熟高新区连续7年获此称号。   常熟高新区于2015年9月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拥有全国县级市中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以及中国内地唯一一所世界联合...

扩容提质!常熟高新区一体化管理运行沙家浜镇及古里镇部分区域

扩容提质!常熟高新区一体化管理运行沙家浜镇及古里镇部分区域

  扩容提质!常熟高新区一体化管理运行沙家浜镇及古里镇部分区域   2021-08-12 10:06:40   8月11日,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管理体制调整情况通报会召开,通报沙家浜镇管理体制调整有关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确保体制调整工作稳步推进。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出席会议并讲话。常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潘志嘉,常熟市委常委、常熟高新区党工...

科创园区|一周精彩回顾(6月29日-7月3日)

科创园区|一周精彩回顾(6月29日-7月3日)

  CloudX云智能学院丨紧缺技术开发人才必备技能学习路径——人工智能学习路线头部阶段   【园区喜讯】科创慧谷(青岛)孵化企业高特威尔在高新区规上企业“亩产效益”评价中获得A类评价   园区新闻 江西清控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荣获南昌临空经济区“开放型经济贡献企业奖”   园区新闻 赣江新区创新创业协会相关领导一行莅临清控科创(南...

开足马力!大抓项目!力拼四季度苏州“加速跑”

开足马力!大抓项目!力拼四季度苏州“加速跑”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个充满收获和喜悦的季节里,四季度的冲刺号角正式吹响!此刻,苏州各地凝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掀起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持续热潮。以优质产业项目、创新项目为支撑,全力冲刺四季度,确保全年胜。   就在近日,一大批重点项目、优质项目蕞新动态来啦!   10月8日,张家港乐余镇2023年“冲刺...

常熟科创园-万购园区网

常熟科创园-万购园区网

  常熟科创园位于常熟市四海路11号,是由常熟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5月批准设立,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为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的科技园区。园区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依托开发区坚实的产业基础,提供优越的扶持条件,重点引进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光电信息、节能环保、汽车等领域的研发机构、中试基地、人才创业项目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使之成为吸收国...

不想逃离上海 周边城市哪里买房更合适?

不想逃离上海 周边城市哪里买房更合适?

  [摘要] 随着一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购房门槛越来越高,部分打拼在上海却无力在上海购房的刚需人群转而在周边的城市进行置业,以便留在一线城市继续打拼。   “众里看房千百度,蓦然回首,那房却在遥远郊区处”击中了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们,随着一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购房门槛越来越高,部分打拼在上海却无力在上海购房的刚需人群转而在周边的城市进行置业,以便留在一线城市继续打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