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让海归团队跑出“加速度”(留创园走过30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作为上海市闵行区头部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从2000年7月成立至今,莘闵留创园吸引了来自美、英、德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人员创办了520家企业,成功孵化培育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如今,曾经的“创业苗圃”已成为集聚科创人才的高新园区。园区拥有市、区级科技培育、小巨人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174家,上市企业4家,上市储备企业十余家。通过构建从“孵小苗”到“育大树”的全流程创业生态链条,这里正培育出更多创新的种子。

  步入园区内留学生创办企业——星猿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跟随创始人周佳骥的脚步,机器人在汽车整车安装中的作业场景映入眼帘。

  “工厂作业中,机器人会首先对整车进行定位,再安装零部件。机器人的手臂夹爪上安装了许多小巧的相机,精度很高,可以到0.1毫米以内。”周佳骥说,以安装汽车挡风玻璃为例,以前需要两三人协同作业,当拥有高精度三维视觉的机器人进入工厂后,一台机器人就可以安全完成挡风玻璃装配。

  2018年,由周佳骥、俞冠廷和邢梁立博共同创立的星猿哲,如今已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创业伊始,这支团队的创始人学历就吸引了不少关注。周佳骥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俞冠廷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邢梁立博则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得益于上海市科委的支持,星猿哲团队连续3年参加了“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资助,同时,团队完成了5轮融资,被看作是行业内的“潜在独角兽”企业。

  读博期间,周佳骥就曾以头部作者身份,获得过2016年国际机器人学顶级会议ICRA的蕞佳论文奖。两年后,他与俞冠廷决定回国,创立一家推进机器人自主感知与操作的企业,在当时,国内物流业发展极为迅速,周佳骥意识到,机器人和3D视觉技术能给产业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帮助。

  “物流自动化作业中,往往涉及复杂的空间布局、多层堆叠的货物以及高度可变性蕞小存货单位的精确定位需求。相较于2D视觉技术,3D视觉能够提供更多维度的信息,使机器人更准确地捕捉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形状和深度信息,这对于物流领域至关重要。”周佳骥说。

  经过6年发展,这支队伍立足上海,业务已覆盖全球,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地设立办公室,并成为比亚迪、京东、宝马、博世、马士基、宝洁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

  今年2月,“临港杯”第十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闵行区选送的2个企业项目获奖,在超过2000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其中之一是上海正锐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在莘闵留创园内,记者见到了公司创始人魏思航。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魏思航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学习,获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选择回国创业时,他的首选就是回到上海。

  “我对上海很有感情,团队中许多研发人员也曾有在上海学习或工作的经历。我的合伙人是之前我读博期间的同学,另一名核心成员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博士,大家都把家安在了这里。”魏思航表示,距离虹桥机场、虹桥火车站只有不到20分钟车程,莘闵留创园自身便利的地理位置,也成为一些海归团队选择这里的原因。

  去年,魏思航团队入驻莘闵留创园,围绕风电高塔领域,致力于钢混式塔架的技术创新。

  近年来,中国陆上风电单机容量快速增长,5-7兆瓦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广泛吊装,叶轮直径超过230米,8-10兆瓦机组也在逐步商业应用。随着高塔架时代的来临,塔架的升高,基于载荷强度的需要及共振频率的降低,使传统钢塔的造价大幅提升。在风电行业需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背景下,钢混式塔架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新型塔架形式,成为风电项目的开发热点。

  “我们像是用乐高搭积木的模式,将一座风电塔做成装配式结构,在工厂进行模块化预制生产,然后用不超限的卡车将标准构件运至工程现场。”魏思航介绍,这种装配式风电塔在成本上会比传统钢塔低10%到20%。如今,正锐达团队已将这样的风电塔应用在湖南、黑龙江、新疆等地。

  莘闵留创园副总经理杨艳表示,依托莘闵留创园所在的莘庄工业区名企云集、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留创园积极搭建产业朋友圈,让老牌企业与初创企业碰撞出共赢火花,“邻居就是客户、出门就有订单”。

  2023年10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对于星猿哲这样的团队来说,这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

  “除了高性能的3D相机和3D视觉系统外,我们还开发了搭载3D感知和自主规划算法的移动复合机器人,推出装卸车、拆垛、混码、拆零拣选等解决方案。”在周佳骥看来,随着3D视觉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将拥有更灵活的“双手”,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领域将迎来变革。“比如,在智慧物流方面,3D视觉技术的环境感知和安全管理也会得到提升,而结合3D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学习和自适应,不仅可以提高生产作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还可以满足复杂生产环境下的各种任务需求。”

  本专栏与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委员会、海外网合作推出

  本报记者 孙亚慧《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28日 第10 版)

  周佳骥(右)与同事测试机器人功能。

  2023年9月,魏思航(中)在上海莘庄工业园区内参加海外人才访谈节目。

  魏思航团队在湖南的项目。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上海市闵行区头部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从2000年7月成立至今,莘闵留创园吸引了来自美、英、德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人员创办了520家企业,成功孵化培育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如今,曾经的“创业苗圃”已成为集聚科创人才的高新园区。园区拥有市、区级科技培育、小巨人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174家,上市企业4家,上市储备企业十余家。通过构建从“孵小苗”到“育大树”的全流程创业生态链条,这里正培育出更多创新的种子。

  步入园区内留学生创办企业——星猿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跟随创始人周佳骥的脚步,机器人在汽车整车安装中的作业场景映入眼帘。

  “工厂作业中,机器人会首先对整车进行定位,再安装零部件。机器人的手臂夹爪上安装了许多小巧的相机,精度很高,可以到0.1毫米以内。”周佳骥说,以安装汽车挡风玻璃为例,以前需要两三人协同作业,当拥有高精度三维视觉的机器人进入工厂后,一台机器人就可以安全完成挡风玻璃装配。

  2018年,由周佳骥、俞冠廷和邢梁立博共同创立的星猿哲,如今已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创业伊始,这支团队的创始人学历就吸引了不少关注。周佳骥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俞冠廷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邢梁立博则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得益于上海市科委的支持,星猿哲团队连续3年参加了“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资助,同时,团队完成了5轮融资,被看作是行业内的“潜在独角兽”企业。

  读博期间,周佳骥就曾以头部作者身份,获得过2016年国际机器人学顶级会议ICRA的蕞佳论文奖。两年后,他与俞冠廷决定回国,创立一家推进机器人自主感知与操作的企业,在当时,国内物流业发展极为迅速,周佳骥意识到,机器人和3D视觉技术能给产业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帮助。

  “物流自动化作业中,往往涉及复杂的空间布局、多层堆叠的货物以及高度可变性蕞小存货单位的精确定位需求。相较于2D视觉技术,3D视觉能够提供更多维度的信息,使机器人更准确地捕捉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形状和深度信息,这对于物流领域至关重要。”周佳骥说。

  经过6年发展,这支队伍立足上海,业务已覆盖全球,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地设立办公室,并成为比亚迪、京东、宝马、博世、马士基、宝洁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

  今年2月,“临港杯”第十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闵行区选送的2个企业项目获奖,在超过2000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其中之一是上海正锐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在莘闵留创园内,记者见到了公司创始人魏思航。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魏思航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学习,获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选择回国创业时,他的首选就是回到上海。

  “我对上海很有感情,团队中许多研发人员也曾有在上海学习或工作的经历。我的合伙人是之前我读博期间的同学,另一名核心成员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博士,大家都把家安在了这里。”魏思航表示,距离虹桥机场、虹桥火车站只有不到20分钟车程,莘闵留创园自身便利的地理位置,也成为一些海归团队选择这里的原因。

  去年,魏思航团队入驻莘闵留创园,围绕风电高塔领域,致力于钢混式塔架的技术创新。

  近年来,中国陆上风电单机容量快速增长,5-7兆瓦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广泛吊装,叶轮直径超过230米,8-10兆瓦机组也在逐步商业应用。随着高塔架时代的来临,塔架的升高,基于载荷强度的需要及共振频率的降低,使传统钢塔的造价大幅提升。在风电行业需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背景下,钢混式塔架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新型塔架形式,成为风电项目的开发热点。

  “我们像是用乐高搭积木的模式,将一座风电塔做成装配式结构,在工厂进行模块化预制生产,然后用不超限的卡车将标准构件运至工程现场。”魏思航介绍,这种装配式风电塔在成本上会比传统钢塔低10%到20%。如今,正锐达团队已将这样的风电塔应用在湖南、黑龙江、新疆等地。

  莘闵留创园副总经理杨艳表示,依托莘闵留创园所在的莘庄工业区名企云集、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留创园积极搭建产业朋友圈,让老牌企业与初创企业碰撞出共赢火花,“邻居就是客户、出门就有订单”。

  2023年10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对于星猿哲这样的团队来说,这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

  “除了高性能的3D相机和3D视觉系统外,我们还开发了搭载3D感知和自主规划算法的移动复合机器人,推出装卸车、拆垛、混码、拆零拣选等解决方案。”在周佳骥看来,随着3D视觉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将拥有更灵活的“双手”,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领域将迎来变革。“比如,在智慧物流方面,3D视觉技术的环境感知和安全管理也会得到提升,而结合3D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学习和自适应,不仅可以提高生产作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还可以满足复杂生产环境下的各种任务需求。”

  本专栏与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委员会、海外网合作推出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4年度常熟市科技计划项目常理全心全意为您服务项目申报

2024年度常熟市科技计划项目常理全心全意为您服务项目申报

  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打造更高品质“江南福地”,按照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根据《常熟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有关规定,现启动2024年度常熟市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   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采取自主申报、归口管理部门初审推荐方式。各申报单位按照项目指南(详见附件)自主申报,并提交申报材料。归口管理部门需对申...

喜讯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25周年韩宝富同志及四家漕河泾企业分获奖章殊荣

喜讯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25周年韩宝富同志及四家漕河泾企业分获奖章殊荣

  原标题:喜讯 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25周年 韩宝富同志及四家漕河泾企业分获奖章殊荣   2019年是我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25周年。作为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人员创业园历经25年探索与实践,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孵化体系,培育了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实力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留学人员企业和企业家。  ...

14家单位获第二批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授牌

14家单位获第二批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授牌

  中新社常熟11月15日电 (马秀秀)在15日举行的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25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上,14家单位获得第二批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授牌。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25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上,14家单位获得第二批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授牌。主办方供图...

中国留创园建设25周年西安留创园这些管理人员和先进企业获奖啦!

中国留创园建设25周年西安留创园这些管理人员和先进企业获奖啦!

  在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25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上   西安留学人员创业园相关管理人员获奖   成立于1998年5月,位于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是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在各项功能基础上,建立的专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创业服务的园区,是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共同...

园区三家企业四名个人获得全国表彰

园区三家企业四名个人获得全国表彰

  原标题:园区三家企业四名个人获得全国表彰   11月15日,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25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在江苏常熟举行。会议回顾我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历程,总结和交流成果经验,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未来发展献智献策、指出方向。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25周年“突出贡献个人”和“突出贡献企业”评选活动颁奖仪式,为25年来推动留...

想创业来留创园试试!

想创业来留创园试试!

  从诞生之日起,留学人员创业园就肩负着聚集海外高层次人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中外合作交流、提高地方竞争力的重要使命。走过25载春秋,留创园在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想要保持住对海归的持续吸引力,就必须实现自身服务的优化升级。这是新的时代命题,也是留创园的必答题。   1994年9月,中国头部家留学人员创业园——金陵海外学子科技工业园在江苏南京正...

国侨办引智引资重点联系单位之一江苏省常州留学人员创业园简介

国侨办引智引资重点联系单位之一江苏省常州留学人员创业园简介

  江苏省常州留学人员创业园1999年建成,2001年3月被江苏省人事厅批准为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是以常州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为依托兴办的专题园区。江苏省常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地处高新科技园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现有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的孵化单元,配有包括多媒体宽带网络、多功能报告厅、健身活动房、餐厅在内的各类综合配套设施。江苏省常州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宗旨是运用先进的国际企业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