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产业”澎湃“芯”动力
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至8月实现营收月276.88亿元,同比增长27.95%——
天衢新区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记者 刘振兴 摄
□本报记者 王志冕 本报通讯员 王腾飞
新芯材料,新质未来。10月16日,2024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产业合作大会将在德州召开。来自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院士专家、材料联盟及协会负责人、企业家等齐聚一堂,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必将有效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持续提升我市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包含集成电路产业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市重点培育的“一号产业”。2013年,伴随着威讯联合半导体芯片封装项目的落户,德州敲开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大门。此后,我市抢抓半导体产业发展“窗口期”,集聚要素资源,强化产业培育,有研、英望科技、北京同源微、鲲程电子、恒芯电子等高端优质项目纷至沓来,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目前,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拥有规上企业174家,涵盖单晶硅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终端应用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1至8月合计实现营收276.88亿元,同比增长27.95%。其中,集成电路规上企业11家,1至8月合计实现营收50.45亿元,同比增长19.31%。
“一号产业”享受“一号待遇”。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推进产业链实体化运作,绘制产业发展图谱,编制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持续加大产业招引、项目培育力度,不断优化助企服务。
天衢新区作为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举全区之力做大做强产业,在抢试点、争名堂、创标杆等方面走在全市zui前列。他们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通过引进一个新项目,形成一个新产业。近几年共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6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4个。初步形成了以有研、先导、立讯3家链主企业引领,涵盖半导体材料、器件模组、封装测试3大领域的产业发展格局。
作为国内半导体材料生产的龙头企业,2018年7月26日,有研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基地项目落户德州,成为双方合作的开端。如今,有研已累计完成投资近百亿元,先后建设6英寸、8英寸、12英寸硅片等7个项目,实现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我市依托有研龙头带动和产业集聚效应,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引进实施总投资22亿元的3个智能手机整机制造项目及5个手机零部件配套项目,整机制造年产能超1000万部,进入全国十强,成为全省zui大智能手机整机出口基地。
天衢新区还设立了5000万元科技创新驱动专项资金,与中国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新材料技术转化基地,集成电路新材料、航空航天新材料等4大研发平台中试基地将从北京整体迁至天衢新区,届时,有研集团科技研发成果全部在天衢新区转化。
除天衢新区外,临邑县“侗芯谷”半导体产业园、庆云县锂钠电新能源产业园、陵城区鲁北大数据中心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布局,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助推器。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力、创新力、竞争力。重点项目建设蹄疾步稳:7大有研系项目5个已投产,有研艾斯12英寸大硅片项目已形成10万片/月产能,有研亿金高纯溅射靶材项目已形成2.2万块/年产能;投资1亿元的万斯科技年产100台(套)刻蚀机设备项目8月12日建成投产;先导科技投资50亿元的激光雷达及传感器件产业化项目8月31日开工建设;总投资2亿元的大运河元宇宙产业创新园项目成功落地,正在进行一期基础施工……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的加快推进和投产达效,正在为德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
齐河县:“头号玩家”上线 解锁奇妙之旅
1至9月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05.7亿元
好日子 舞出来 讲述人:省级非遗花杠舞传承人崔振江
深读 一家四代“黄河人” 76年接力“守心”
血脉相连德州女孩王晓蕊创作千册立体漫画书献给血浆捐献者
童心绘制 爱我中华我市50个家庭手绘“心中的祖国”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