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的前世今生
龙芯1号CPU是神州龙芯公司推出的兼顾通用及嵌入式CPU特点的新一代32位CPU,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通用CPU为核心,由神州龙芯公司拥有知识产权。标志着我国在现代通用微处理器设计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标志着国产安全服务器CPU和通用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产业化的开始。
2002年12月23日龙芯成立了产业化联盟,联盟中单位包括中科院计算所、海尔集团、长软公司、中软股份、中科红旗、曙光集团、神州龙芯等国内主流厂商。龙芯产业化联盟隶属于信息产业部,依托中科院计算所。
2003年10月,64位的龙芯2B流片成功。在相同的工艺和主频下,龙芯2B的性能是龙芯1号的3倍。2004年9月,龙芯2C流片成功,它主频比龙芯2B提高1倍,流水线号与国外主流通用处理器当时在芯片复杂度(晶体管总数)上还有差距,龙芯2C整体性能只是超过高档奔腾Ⅱ,而奔腾4早已于2001年问世。但龙芯2B和龙芯2C实现的每年3倍速的高速成长依旧是难得的突破,特别是对只有3年CPU研究历史的龙芯团队来说,更是难能可贵。
2005年11月,龙芯2E设计交付意法半导体公司进行流片;2006年3月中旬拿回芯片并联调成功;5月,通过“863”专家组组织的测试;9月13日上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技术鉴定,下午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龙芯2E的性能又是龙芯2C的3倍,从而实现了每年3倍速的成长。
在这一产业链中,北京神州龙芯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龙芯CPU、CPUIP/IC,以及基于龙芯技术的嵌入式应用产品的产业化建设。四川国芯与神州龙芯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主推低价中学生电脑、小学生电脑,设计方案已经公布,尚无成品。
目前真正启动的就是位于江苏常熟的龙芯产业化基地。该基地是中科院与江苏梦兰集团合资共建的,包括中科梦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龙梦科技有限公司,前者负责生产和市场,后者负责研发。这里就是“福珑迷你电脑”主机诞生地。福珑电脑采用新华科技(华镭linux开发商)的通用操作系统;使用无锡永中科技的永中OFFICE办公软件。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