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沪宁沿江高铁苏南“强县军团”大动脉“链式反应”释放叠加效应

admin7个月前 (09-05)常熟产业信息167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9月28日上午9时25分,G7799次列车从武进站发车,向着上海虹桥站疾驰而去,沪宁沿江高铁正式通车。

  江苏是经济强省,也是交通大省。南沿江线路不仅能分担沪宁线的压力,还串联起多个苏南强县,为沿江地区创生更多机遇。

  沪宁沿江高铁穿越坐拥17个百强县、15个百强区的世界级扬子江城市群,将成为大大加强苏南经济强县与长三角中心城市联系的“大动脉”,“链式反应”释放叠加效应,带来城市新一轮发展机遇。

  沪宁沿江高铁是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项目起自南京南站,经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在与沪苏通铁路交汇后共线,接入上海铁路枢纽。线公里。全线共设南京南、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8座车站,其中南京南、张家港、常熟、太仓站为既有车站,句容、金坛、武进、江阴站为新建车站。

  沪宁沿江高铁是沪宁间的第二条城际高速铁路、第三条高铁线路、第四条铁路线路,它与京沪线(沪宁段)、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铁(沪宁段)共同构成了长三角东西辐射的大动脉——沪宁干线。

  沿线金坛、武进、江阴等地将打破不通高速铁路的历史,对于进一步拉近苏南地区与上海、南京的时空距离,对完善区域快速铁路网、促进江苏南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县域经济突出的江苏境内,这条高铁串起全国十强县(市)中的4强,分别是无锡江阴(第2)和苏州的张家港(第3)、常熟(第4)、太仓(第6),还有入围“百强县”的句容。

  沪宁沿江高铁绵延279公里、沿线%。一辆辆飞驰的“和谐号”“复兴号”,为区域引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有数据指出,除首发站南京外,其余七个城市(区)去年GDP合计约为17557亿元,约等于去年新疆GDP总量(17741亿元)。

  沪宁沿江高铁不仅与正在运营的多条铁路以并站方式相连,还充分考虑未来与其他铁路的互联互通,全线为扬镇宁马铁路、北沿江(沪渝蓉)高铁等7条规划建设铁路预留接入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北沿江高铁在2028年前后通车以后,将会与南沿江高铁共同构成在南京和上海之间的一个围绕沿江八市长达六百多公里、覆盖扬子江城市群的高铁圈。

  沪宁沿江高铁远期与北沿。江高铁联通将释放“1+12”的发展势能。

  这个高铁圈,除了在长江两岸分别形成东西向的高铁通道外,还将通过已建成的五峰山、沪苏通,在建的沪崇启,以及加快推进的南京上元门、江阴三等5座高铁过江通道,切实增强南北沿江高铁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南北沿江地区的快速交流和联动发展、融合发展。

  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有力地加强了苏南强县与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联系,进一步驱动知识、技术、信息等高等级要素的高效流通与统筹调配,促进沿线地区开展更加协同的科技合作、产业联建、人才交流。有专家指出,这有利于推动省内高新技术产业链出新位势、补出新优势、延出新态势,助力全省形成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发展合力。

  沪宁沿江高铁沿线汇集了多个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将进一步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形成一条新能源经济走廊。

  常州是中国zui早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2022年,常州新能源产值超5000亿元,投资热度全国diyi,在打造“全球新能源之都”的崭新蓝图中乘势而上。

  2022年,全国的动力电池产量中,有20%直接来自常州;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万辆,位居全国第六位,预计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有望超过70万辆。同时常州的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动力电池产销量都占到江苏全省的一半,相当于苏州、无锡、南京等城市之和。

  2022年,《常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目标明确: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要达40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销量达60万辆,规模达12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28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

  不仅是常州,沪宁沿江高铁沿线其他城市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

  近年来,常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现已拥有新能源产业重点规上企业62家,2022年实现工业产值628亿元,占苏州全市29%。不声不响中,常熟的这一产业创新集群已经开始开始向千亿级全力冲刺。

  张家港则背依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等优质载体以及化工产业、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能源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张家港市锂电、氢能、光伏3个新能源细分领域共有规上工业企业40家,总营收447亿元,同比增长49.9%,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亮点。

  江阴近年来编制完善产业规划、迭代升级扶持政策、精心组建专项基金,形成了以风电、光伏、氢能、储能为重点,总产值近7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了总数超60家的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落地了远景动力电池、海基新能源、上机数控等一批新能源产业强链延链项目。

  不仅如此,沿线生物医药产业链也将进一步深化发展。以生物制药领域为例,从江阴到常州,再到张家港,有一条以三地产业集群串起的上下游链条。“对于一些高要求中药的制造,需要先用张家港的离心机,再交给常州的干燥设备,zui后用江阴的粉碎机粉碎,才能完成整个制药过程。”张家港市离心机制造厂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自己平时不仅要常往山东、浙江出差,也需要和省内产业上下游保持联系,现在这些业务往来都将更加方便。

  “沪宁沿江高铁沿线县、区拥有发达的地方经济和蓬勃的创新产业,以及为数众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

  经济学家认为,高铁的开通将进一步提升沿线县、区的交通可达性,方便居民和商务人士快速往来,改进生产要素区域间优化配置,加速商业往来,扩大市场范围,增加销售机会,提升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企业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沪宁沿江高铁缩小了沿江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助力沿线城市之间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沪宁沿江高铁使得沪宁主轴加速形成“一小时交通圈”,沪宁沿江高铁沿线任意城市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商务活动,都可以当天往返。

  如今,江阴首开至上海、上海虹桥、南京南、芜湖等方向动车组列车。江阴到南京、上海之间铁路出行zui短时间将从现在的2小时10分钟、2小时40分钟左右汽车里程,压缩到50分钟、1小时5分钟左右的高铁里程。这也标志着江阴正式加入南京、上海1小时经济圈,彻底打破了不通高铁的历史。

  常州市武进区位居全国2023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设区市市辖区)第3名,距离江苏省会南京zui短公路里程在140 公里左右,汽车行程为1小时50分左右。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后,武进至南京间铁路出行zui短时间为34分钟,相当于市区公共公交出行时间,武进区一跃成为南京的后花园。

  再比如,全国2023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第三名的张家港、第四名的常熟、第六名的太仓,去往南京方向需要经由沪苏通铁路过江后,再绕行宁启铁路到达南京。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后,以上三地群众至南京有了直达高铁,铁路出行zui短时间分别由原来的2小时35分钟、2小时46分钟、3小时07分钟,压缩至1小时06分钟、1小时10分钟、1小时35分钟。

  同时,沿江高铁串起了周边地区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助力短途旅行“遍地开花”,大大提高了沿线居民的出行效率和幸福感。沪宁沿江高铁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助力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

  全国范围内已建成的“zui大县级高铁车站”——江阴站

  “苏南四小龙”中有江阴、张家港、常熟三座城市都在沪宁沿江高铁沿线。外向型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是这些县级市共同的特点。

  面对国际外部环境不可控性上升的现实情况,这些城市可借助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利用各自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优势,与中西部地区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同时,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将大大加强苏南强县与国内中心城市的联系。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要解决的不仅是300公里内的快速出行,而是要密切更广域范围的区域联系。

  《交通强国江苏方案》中提出,到2035年,江苏基本建成交通强省,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作为交通强省中的重要一环,“轨道上的江苏”正连点成网、贯通八方,以全国领先的基础设施规模,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筋骨”更加健壮。

  未来,通过南京枢纽的列车编组,途经江苏南沿江城市的高铁列车将通达苏北、京津冀、中西部省会和多座国家中心城市。

  TOD被视为城市发展的推动器,纵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都市,通过TOD模式的综合开发不仅优化了城市空间、塑造了城市形态,更提升了城市能级,提供了城市增长的经典范本。

  随着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铁路网络叠加、大力发展“城市群”的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高铁TOD”理念将助力城市迎来新一阶段的发展。

  学者鲁颖在研究成果中指出,“站城人一体化”开发,是将作为轨道交通站点的站体空间与城市的开发建设及人的深层次需求融为一体的开发模式,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①在空间上,弱化站体内空间与站体外各种公共空间的物理分割,通过空中、地面、地下的联系,使其形成连续一体、开放的公共空间系统,打通“zui后一公里”;

  ②在功能上,以交通换乘为基础促进商业、办公、休闲、酒店和居住等各类功能的有机组合,进行高强度复合开发;

  ③以人为本,更加关注人的安全需求、健康需求、社交需求、倾诉需求、认同需求和艺术需求等精神需求,建立安全、健康、便捷及活力的宜居城市;

  ④强调文化延续,在国家文化复兴战略背景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地传统文化,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

  TOD模式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规划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强调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主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城市各主要功能片区分布在公共交通站点周边步行可达范围之内;强调区域性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的带动作用,有效改善城市生活中的步行体验。对站点与周边地区进行圈层式土地开发,沿站点进行高强度、集约化建设,置入复合功能,为乘客创造出便捷的集换乘、办公、购物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第三空间,为轨道交通“造血”。

  以苏州高铁新城为例,为聚力打造国际铁路枢纽、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沪苏一体化复合枢纽。按照“产城融合、站城融合、环境融合、文旅融合、人城融合”的理念,将苏州北站周边打造为TOD综合开发一体化的“升级版”,将苏州高铁新城塑造为“站产城融合”的国际典范。

  苏州高铁新城效果图,图源:今日相城

  根据规划,未来苏州北站的建筑规模将达到近20万平方米,推动建成集车站集疏运体系、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主次干道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规模将由现在的2台6线线。目前,正同步推进集疏运体系,轨交7、10号线号延伸线加快建设中。建成后与上海虹桥协同,共同打造复合型国际开放枢纽,在服务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无独有偶,在沪通铁路、沪宁沿江高铁及通苏嘉甬高铁在张家港东部交汇的张家港枢纽站,围绕高铁枢纽周边44.2平方公里,也在2019年提出规划建设张家港高铁新城。

  张家港高铁新城鸟瞰效果图,图源:张家港发布

  赋能通达便利的立体交通,辉映一座城市的繁华格局。“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交通不仅拓宽了城市发展的空间,也构成了港城仰望世界的窗口。对于张家港高铁新城而言,能级的提升,不仅是一个“枢纽中心”、“产业高地”的生成,同时也将是一个“城市优质生活场”的诞生。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江阴也在谋划高铁新城的建设。以“区位优势”再造“发展胜势”,江阴正靠自身拼出发展“红利”,为平衡好虹吸与溢出效应,江阴在全省率先提出并践行“站城一体”理念,打造以绮山湖科创谷为核心的高铁新城,并对江阴站进行长远谋划,投资4.93亿元为盐泰锡常宜铁路建设和新长铁路改建预留空间,打通十字枢纽、实现同场进站。

  位于常州的武进和金坛,能否孕育下一个新能源版的“高铁新城”,同样值得期待。

  作为沪宁间高铁的重要一笔,开通后的沪宁沿江高铁与此前开通的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共同构成长三角地区向西辐射的高铁大动脉,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同时向长江经济带西部辐射能力提升,zui大化释放“高铁效能”,畅通内外循环。

  高铁带来的“链式反应”释放叠加效应,也将打开苏南“强县军团”未来发展新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鲁颖.TOD4.0导向下的深圳市轨道交通4号线“站城人一体化”规划策略[J].规划师,2020(21):84-91.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这家化工园区有个不一样的目标:成为中国化工行业名片

这家化工园区有个不一样的目标:成为中国化工行业名片

  巴斯夫、科思创等全球500强外资化工企业扎堆的上海化学工业区亮出了新定位:打造精细、绿色、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化工产业,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近日,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化工区将坚持把高端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引入高水平产业和项目,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学品产业新高地,成...

江苏启动化工园区新污染物治理试点

江苏启动化工园区新污染物治理试点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许海燕)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在南通市如东县洋口工业园召开江苏省化工园区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启动会。   化工园区是江苏省新污染物治理的重中之重。首批选取基础较好的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滨江工业园、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等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试点主要任务是在国家化学物质统计调查工作基础上,系统开展...

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盘点(上篇)

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盘点(上篇)

  近10年来,江苏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创新能力优势明显、骨干企业竞争力强、区域特色集群初步形成。在“十三五”期间,江苏便已形成“一谷”、“一城”、“一港”、“一园”、“多极”的产业发展格局,即南京生物医药谷,泰州中国医药城,连云港中华药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无锡、徐州、常州、南通、镇江等特色产业集聚区。进入“十四五”时期,江苏生物医药产业格局不断优化。   ...

2024年氟化工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氟化工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版中国氟化工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如需英文版、日文版等其他语言版本,请向客服咨询。   氟化工产业作为化学工业的重要分支,涵盖制冷剂、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多个领域。截至**,该行业正处在深度调整与转型升级阶段。一方面,由于环保法规收紧,对传统含氢氯氟烃(HCFCs)和氢氟碳化物(HFCs)制冷剂的生产和使用进行限制,促使...

2021第八届全国化工行业(园区)污染综合治理大会暨展览会

2021第八届全国化工行业(园区)污染综合治理大会暨展览会

  2021第八届江苏绿色化工产业博览会   暨化工废水、废气、危废治理技术设备展览会   同期举办:2021第八届全国化工行业(园区)污染综合治理大会   时间:2021年5月20-22日地点:常州国际会展中心   江苏化工产业经过多年调整、提升,目前已进入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谋划十四五,再启新征...

县域经济下的秘密:江浙百强县特色优势产业盘点

县域经济下的秘密:江浙百强县特色优势产业盘点

  2021年8月,赛迪发布《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江苏省的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包揽前三名。   作为县域经济代表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有25个、18个县市入围,占比接近一半。2019年,江苏省、浙江省县域拥有超过10000个规上工业企业,两省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均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县域20.7%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已经成为江浙县域...

开足马力!大抓项目!四季度苏州“冲冲冲”

开足马力!大抓项目!四季度苏州“冲冲冲”

  秋风飒爽,号角催征。四季度是定全年、保全局的收官阶段,也是明年工作起好步、开好头的关键时期。目前,苏州十大板块各重点项目工地热火朝天,抢抓工程进度,以进取姿态为四季度开好局、起好步,跑出高质量发展的苏州加速度,一起来看看!   前不久,广大鑫盛精密零部件智造项目投产,风电装备关键部件科研生产基地项目开工,迎来“双喜临门”。  ...

长三角化工园区发展状况与竞争态势(江苏篇)

长三角化工园区发展状况与竞争态势(江苏篇)

  化工园区集聚着化工企业和技术人才,是化工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阵地。2020年10月,江苏省宣布全省定位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名单。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等14家园区被认定为化工园区,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等15家园区被认定为化工集中区。化工园区数量较此前减少21个,省内近半数园区被取消化工定位。   “十三五”末,江苏省化工企业入园率为42.7%(以数量计,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