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常熟国家高新区简介(2019)

admin4年前 (2021-08-01)常熟产业信息233

  常熟国家高新区,位于城市东南片区,总面积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1万,是常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区。近年来,随着产业承载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优质项目和创新人才加速集聚,高新区已经基本形成以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高地;同时,产城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态日新月异,一座产业新城正在崛起。2018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7亿元,增长16.7%;工业开票销售收入719.2亿元,增长1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2亿元,增长5.5%。全年税收超千万企业达70家,超亿元企业8家。有27家企业入选全市纳税百强企业,21家企业入围全市亩均税收50强工业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市各板块首位。在2018年度的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高新区由第87位跃居到第78位,成为争先进位步伐zui快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并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常熟高新区是汽车产业集聚区。目前,全区共有丰田、三菱电机、大陆、法雷奥、西门子、延锋、马勒、中航海力达、正力蔚来等8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包括1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汽车相关项目28个、11家全球汽车百强供应商投资项目18个、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48家,形成了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物流、贸易等一体化的较为完整的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2018年,全区汽车零部件工业企业完成开票销售收入322.3亿元,实现税收16.7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的44.8%和46.9%。同时,近年来高新区积极推进汽车“绿色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创新发展,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全力培育以汽车“四化”技术为方向的“一区一战略产业”。

  常熟高新区是智能制造样板区。近年来,高新区积极迎接“工业4.0”时代,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出台了“机器换人”奖励政策,目前已有100余家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实现智能化生产,较大程度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绿色化制造程度。注重招商选资,完善智能制造生态链,引进了三菱电机自动化、菱创智能科技、迪恩士、吉玛泰克、TECHNO公司等一批高端项目。积极推进智能车间、智能生产平台项目,目前已有6个车间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5个车间获评苏州市级示范车间,4家企业获评市级智能制造行业示范企业,21个车间通过市级示范车间验收。

  常熟高新区是新兴产业先导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前瞻布局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一城四园”,其中“四园”包括氢能源汽车产业园、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昆承湖金融科技产业园、中日创新合作产业园,均布局在常熟高新区。氢能源汽车产业园,目前已引进了丰田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应用、重塑科技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双晋氢燃料电池电堆及膜电极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签约、落户项目12个,重点在谈项目12个。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约410亩,首期以大学科技园及同济广场现有2万平米办公载体作为先行启动区,同时以嘉地3万平米高标准载体作为加速基地,聚集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建设若干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昆承湖金融科技产业园,首期依托科创大厦和同济联合广场1万平米的产业园载体,创建金融科技新生态体系,搭建金融科技研究创新平台,吸引高端金融科技人才集聚。中日创新合作产业园,启动区嘉地工业坊已经投用。

  常熟高新区是科技创新引领区。区内共有70余家规上企业有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约3.3%,已获批87家苏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依托全国县级市中首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优势,加强与省内外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建设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先进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上海交大汽车轻量化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获评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一批重要荣誉。截至目前,全区拥有人才资源总量2.96万人,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2242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7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件。

  常熟高新区是宜居宜业新城区。近年来,高新区不断加大园区配套建设投资,一批中高档住宅区、人才公寓相继建成,常熟国际学校、东南实验小学、东南邻里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南文化中心、永旺梦乐城等陆续投用,世界联合学院在中国内地weiyi校区蓬勃发展,常清中学正式投用,启文学校加快建设。与此同时,高新区大力推进各类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区内“五纵五横”合计100多公里的主次干道与城区主干道实现了“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高新区将立足产业升级与城市塑造协调推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以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导向,不断丰富金融、科技、商务、休闲、现代社区居住等功能。公共配套服务的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高新区的营商环境,成为助推高新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清控科创二月三月大事记

清控科创二月三月大事记

  2月1日,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一行莅临清控创新基地(盐湖高新区)考察美事达人孵化平台,市领导王志峰、卫再学陪同,基地副总经理孙彦龙与美事公司负责人接待了来访领导一行。   清控科创智运与南昌高新区、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举行屏对屏云签约仪式   2月8日,清控科创智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昌高新区、中科院工...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启高质量规划发展新篇章深港携手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科创园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启高质量规划发展新篇章深港携手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科创园区

  深港协同规划河套开发建设迈出新大步。8月26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举办总设计师聘任活动暨深港河套规划论坛,分别聘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司马晓为总规划师、香港知名建筑师严迅奇为总建筑师。实施“双总师”制度是河套合作区规划建设领域的重大创新,此次聘任面向全球遴选,蕞终形成了“深圳+香港”“规划+建筑”双城视角高端智库,将开启河套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立春科创园:打造产业集聚新地标

立春科创园:打造产业集聚新地标

  开栏的线年以来,金华发展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共引进105个重大产业项目。经过几年的耕耘,它们在八婺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力助推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抓手和支撑。第三届金华发展大会召开在即,今日起推出“发展大会成果盘点”专栏,聚焦这些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8月31日,婺城区立春科创园的厂房施工已近尾声。多批金华...

【动态】松江久富经济园区控详规划获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再添新力

【动态】松江久富经济园区控详规划获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再添新力

  7月28日,上海市政府批复《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SJP0-010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和SJP0-0103单元02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沪府规划〔2022〕182号),标志着久富经济园区转型发展进入快车道。   久富经济园区属于G60科创走廊的龙头板块“九科绿洲”,基础良好、区位优越。1995年批复成立后经过近30年发展,目前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本次...

签约!海吉亚医疗、百富科创、塔亚普拉酒店项目落户常熟

签约!海吉亚医疗、百富科创、塔亚普拉酒店项目落户常熟

  市委副书记、市长焦亚飞出席签约仪式并会见了海吉亚医疗集团创始人、副董事长朱义文,百富投资公司董事长汤勇妹,塔亚普拉集团总裁菲利普·哈登伯格一行。市委常委、常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建国参加活动。   当前常熟正加快布局“354”产业体系,大力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快打造高端医疗、酒店、学校等配套载体,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常熟也...

虞城高新区: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

虞城高新区: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

  走进初夏的虞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记者被一派欣欣向荣的场面所震撼,建设工地施工紧张,投产企业生产红火。   “为打造高新区建设发展升级版,我们去年11月份围绕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体制机制、破解瓶颈、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做强产业集群、帮扶企业方式、低效和闲置用地治理等十个方面推行了创新举措,改革提升了发展活力,创新激发了发展潜力,高新区呈现了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常熟高新区同济(常熟)科技园企业入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常熟高新区同济(常熟)科技园企业入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常熟高新区同济(常熟)科技园企业入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2021-12-13 10:13:22   近日,2021年度江苏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备案名单公布,常熟高新区内的同济(常熟)科技园成功入选,成为苏州地区4家入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之一。   同济(常熟)科技园位于常熟高新区湖山路。园区集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学科资源、...

常熟高新区: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绿富同兴”新图景

常熟高新区: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绿富同兴”新图景

  常熟市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国际花园城市 、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等一众“头衔”,更诉说着这座江南小城由内而外的秀美气质。漫步昆承湖畔,清风徐来,鹭鸟纷飞,如在画中游;走进常熟高新区,创新正盛,产业蓬勃,“绿富同兴”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篷底茶香午梦醒,大江风急正扬舲不知别后东湖上,谁爱菱歌倚棹听。”明代常熟诗人钱晔赋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