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启扬建材争锋常熟钢铁强磁场
“开发区有没有一个总量管制?”面对陪同前来的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俊华,启扬新兴建材公司董事长马秋台笑问道。
近两年,台资钢铁企业竞相抢滩常熟沿江一带,先后集结了启扬、欣瑞、辉扬、科弘等一批大型项目。这些大块头钢铁同行的快速集结,使启扬公司面临着产品同质竞争、员工流动频繁、码头运输时有不畅等一系列经营压力。来自充分市场化环境的启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由衷地渴望常熟开发区实行总量控制,对内地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也萌生了些许向往。
马秋台指出,对于启扬、欣瑞这样运输量大、占地面广的钢铁企业,江苏沿江这一块jue对是首选。上海、昆山、苏州是不会去的,因为那边太拥挤,而且水运交通也不是很便利。珠江方面更不用说,开发早,台商去得比较多,更加拥挤。目前台资钢铁工业布局,一般考虑的都是太仓到江阴这一段有码头设施的港口地带,够资格与常熟竞争的对手不算太多。
常熟港始建于1992年,zui初的定位是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的配套港。随着苏州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钢材需求使得常熟港迅速成为全国有名的钢材进口基地,目前其钢材进口量仅次于广州黄埔。为了方便对进出口钢材进行分析,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钢材检测中心,这在全国县级市里是不多的。围绕着这个国家级实验室,迅速形******才、技术、设备配套的良***环境,常熟港作为钢铁产业基地的地位日益凸显。加上常熟呼应上海、昆山等地的区位优势、沿江一带廉价的土地资源,以及当地政府提前开发的硬体条件,在这里建设钢铁企业实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启扬新兴建材的主要产品是造高楼和厂房所用的钢骨结构,其母公司是台湾著名钢铁企业烨辉集团。2001年4月,经过艰苦的谈判,烨辉集团同意投资3000万美元,买下常熟兴华港区内紧靠码头边上的一块宝地,试探***地建立启扬新兴建材有限公司。据张俊华局长介绍,内地建筑原本都是以砖木结构为主,启扬过来以后,发现钢骨结构建筑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前景广阔,生意非常红火,于是紧接着迅速跟进了六七家台资钢铁企业,规模都非常大。其中有的是启扬自己介绍过来的上下游关联企业,有的是他们的朋友,有的则是直接竞争对手。
红火的市场和超高速发展也让企业高层人才脱颖而出。启扬开业才一年,原总经理佘春泰先生洞察市场强劲走势,自立门户搏击钢铁大潮,建立起星岛建材公司。而从启扬出来的其他人马,也纷纷融入相关企业一展身手。启扬作为常熟沿江钢铁产业的领跑者,尽管经营压力徒然增加,却因此激活了一片市场,造就了一批人才。
为了卡位沿江良港,抢占内地广阔市场,也为了给启扬撑腰,烨辉集团投资2.3亿美元,成立与启扬配套的上游钢材生产厂欣瑞公司,主要生产镀锌板、彩涂卷板等优质钢材。欣瑞提供启扬造房子所用的材料,彼此间是密切合作的前道与后道的关系,其彩涂板全部投产后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在全国名列前茅。“欣瑞不进来的话,材料必须从台湾进口,到大陆再进入供应市场,”张俊华指出,欣瑞的跟进是发展所需,市场所需,是必然的。
烨辉集团的大手笔进一步强化了常熟钢铁业的磁场效应。随后不久,就引来为欣瑞和启扬提供钢材的辉扬金属4.3亿美元的投资案,以及投资3.3亿美元,产品与欣瑞类似的科弘公司,zui近谈成的鑫钢公司,总投资也在1亿美元以上。这些大企业的集结不仅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形成了庞大的配套需求,日益增强的磁力吸附日益众多的台湾中小钢铁企业进驻常熟。截至目前,台商在常熟建设的钢铁企业,总投资已达14亿美元,初步形成了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扰,但无论是对台商还是对开发区来说,目前的大好形势都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而且稍纵即逝。从开发区的角度来看,企业是越多越好,规模是越大越好,产业是越集中越好,这样有利于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园区水电煤气的配套功能也能得到充分发挥。但在zui先进驻开发区的启扬公司看来,同行的大量聚集更多的是带来了人才、市场、资源方面的竞争压力。
“政府的效率太高了,”马秋台笑道,“不仅是******的效率高,招商引资的效率更高。我的同行都被招进来了。”与刚进来的时候相比,这两年与启扬一样生产钢结构建材的本土企业也大量崛起,如常熟著名乡镇企业常盛集团,生产钢结构已有七八年时间,去年营收约5亿人民币,市场情况也非常好。另外内地钢结构的原料成本比台湾地区高,采购的风险比较大;人工方面看上去比较低廉,但是员工工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却不能与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马秋台感到压力挺大,“很辛苦”。
不过马秋台透露,尽管启扬目前还没有实现赢利,但经营形势还算不错,明年即可达到预期规划。“整体来说,大陆经济形势很好,但是并不是说一来就能赚钱,而是要经过一番努力。中间也有很多人不赚钱。”马秋台指出,要在大陆赚钱,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大陆的经济体实在是蛮大的,是有这个量。但竞争也非常厉害。”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以zui小的成本做到这个量,是比较关键的问题。
针对产业高速积聚带来的资源紧张和竞争加剧问题,常熟开发区也在考虑如何在打造产业基地的同时,做好竞争厂商之间的协调工作,尽可能避免同行之间的恶***竞争。投资在常熟的日本大金和法国阿托菲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两家生产同类氟化工产品的世界500强企业,起初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但经过常熟市政府的协调,两家企业修改了经营策略,成为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于是冤家变成了亲家。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此外,开发区方面也在努力提高港口吞吐能力,调整园区产业规划,并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有选择地招进一些现有企业的合作伙伴,尽量营造良***竞争和配套合作的园区环境。(《东方企业家》)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