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没想好做什么土地宁愿空着”
□“我们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产业与城市的发展不矛盾。对园区的定位必须按照城市来规划,而不是单纯定位为一个工业园。”
□“很多财富都在拆迁中流失,所以没有想清楚之前,即使土地资源很紧张,但我们还是宁愿把土地空着”
虞山镇是常熟市的经济、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区域面积1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99万,下辖1个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7个管理区、47个行政村、64个社区居委会。
该镇2012年地区GDP达到742.95亿元,有着“华夏diyi镇”的美称,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千强镇三甲,与上海、苏州、无锡、南通构成1小时经济圈。
南方日报:园区经济是虞山镇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它对虞山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徐惠东:虞山镇一直以来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例,园区总规划面积达50平方公里,已开发30.5平方公里,有包括德国蒂森克虏伯、日本夏普、富士电机、台湾广达电脑、中交集团、中铝公司、加拿大英提尔汽车等累计300家企业入驻。
2012年,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02.6亿元,同比增长3.43%。工业总产值占虞山镇的58.97%,进出口总额占虞山镇90%份额以上。
园区除了对地区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园区zui初的设立就是为了承接市属的优质企业,作为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
南方日报:珠三角一些园区遭遇“园镇隔离”的问题,园区内一到晚上就成了“空城”。虞山镇作为常熟市的市政府所在地,经过区划调整后,虞山镇承担着常熟市“副中心”的城市功能。虞山在中心城区发展园区经济,应该如何避免这个问题?
徐惠东: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虞山镇部分地区还属于城郊,经过20多年的区划调整,把原来围绕在虞山镇周边8个割裂的乡镇整合起来,合并为现在看到的虞山镇。
我们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产业与城市的发展是不矛盾的。发展园区经济,要引入城市氛围,不能仅仅靠房地产,必须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对园区的定位必须以一个城市来规划,而不是单纯定位为一个工业园。
在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我们专门划分了生活区和工业区,以望虞河为界,以东是紧挨着中心城区,规划为生活区,并且提出了打造北部新城的概念。打造城市,需要聚人气。一个人的生活首先需要的是衣食住行,这要求片区内必须配备有生活性的服务业。
不同层次的人才对消费档次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越是高端的产业越需要高端的人才,越是高端的人才越需要高端的消费,所以我们需要为园区配备高档次的生活设施,特别是医疗、教育、商贸消费等,你只有提供了高档次的生活品质,才能让高层次的人才愿意留下来。
而工业区内,要实现城市与产业的融合,能留下来的产业必须是环境友好度高的。
徐惠东:我们不断的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从2003年开始,实行“退二进三”,到今年,再次实行新一轮的“退二进三”,在苏南地区,“退二进三”的周期基本上是每十年到十二年。
南方日报:我们注意到在园区内存在不少还未使用的土地,仅仅作为绿化带,作为中心城区,土地资源非常紧张,为何还会出现这种现状?是否招商遇到问题?
徐惠东:在望虞河以东的生活区,目前的房价已经卖到了1万多,而且供不应求,这说明了地块的投资价值已经彰显出来。而我们作为城市“副中心”,土地资源确实非常紧张,之所以还会看到大面积还未开放的土地,主要是我们曾经走过一些弯路。
过去,虞山镇还处于城郊,只要有项目来,我们马上就让它落户,造成了村居与工厂混杂的现象,而且产业的档次也不高,导致zui快5—6年就有工厂必须拆迁。很多财富都在拆迁中流失,所以现在没有想清楚之前,我们宁愿把土地空着。
南方日报:那招商方面的情况如何?在这样一个区位下,你认为应该放什么样的产业?
徐惠东:过去我们的观念是,“来了都是客”,没有太多的选取,但是现在我们设置的门槛越来越高。对于一些缺乏科技含量、纯粹赚点人工费的低端企业,我们开始有了一些想法,这种企业往往占地面积大,但是效益不高且容易因追逐低生产要素而迁移,准确来说,对这类企业,我们现在是尽量减少引入。
作为近城,我们要放什么产业,首先是定位我们作为一个县级市,必须引进一些高端的实体经济,但又必须贴近自身县级市的特点,就好像我们发展总部经济,但我们定位的是吸引企业区域总部经济,而不是好高骛远。
这里面由于有发展阶段性的问题,还会有一定比例相对低端的产业,对于这一种,我们会事先把一些环保设施做到位,杜jue他们进驻后对环境产生危害,或者影响老百姓生活。
南方日报:从低端产业过度到高端的产业,人才的瓶颈如何破解?你们有哪些困惑?
徐惠东:很多原来从事低端产业的劳动力,往往是劳动技能和劳动素质较低,对于这批人,只能通过再次培训的方式引导他们再就业,这其中会有部分是失地农民,我们会引导他们发展“房东经济”,但要完全帮助这部分人提高技能,我们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困惑。
事实上,在发展整个园区上,资源整合的难度很大,往往是要对建成区的重新改造发展,一些低端的小作坊、小工厂并不适合在中心城区发展,但是要整合这些土地又很难,所以以后还是尽量要集中建一些标准厂房,让这些小作坊、小工厂进驻,便于管理。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个人中心修改密码。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