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
九通一平、污水、电力、蒸汽、自来水、天然气、通讯、排水、消防、道路、水运、土地
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始建于1999年10月,于2001年7月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由于在氟化工领域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和优势,2006年12月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冠名“中国氟化学工业园”。2008年7月,为进一步加强园区开发并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方针政策,增挂“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牌子,成为常熟市第四大经济板块,重点发展新材料、氟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
园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北倚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东距上海100公里,南接苏州西邻无锡各50公里,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高铁、轻轨、内河航道共同组成了园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目前园区规划面积15.02平方公里,已开发8平方公里,建成“五纵五横”的道路框架,实现了“九通一平”,道路、电力、通讯、供热、排污、雨水、天然气、自来水、工业用水等管网全部到位。消防站、热电联供厂、污水处理厂、排涝站等公用设施和环境整治工程均已投用。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园区将秉持“科技创新、绿色文明”的开发理念,着力优化综合环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专业化、特色化生态产业园”开拓奋进。展望未来,这里将是科技创新的发展园地,充满实力的流金旺地,生态和谐的风水宝地。
园区规划园区规划面积15.02平方公里,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依托既有产业,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完善的公共设施,重点发展新材料、氟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
园区已有美国杜邦、法国阿科玛、日本大金、日本吴羽、比利时苏威、新西兰纽佩斯以及上海三爱富、上海云峰、烟台华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园区主要产业定位为化工新材料,如氟硅材料、聚氨酯、特种纤维、功能薄膜、工程塑料、超纯试剂等产品,并且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正不断延伸新品种,产业集聚优势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可提升园区整体及每个企业的知名度,并能为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提供便利,从而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园区管委会在提供管理和服务方面也便于做到专业化、精准化。
园区是国家火炬计划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与南工大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和院所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联系,建有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并为落户园区的高层次创新与创业人才量身定制实验室和中试车间,从而为高层次人才引入提供平台。
园区内已落户美国杜邦、日本大金、日本吴羽、法国阿科玛、比利时苏威、上海三爱富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这些已落户企业在这里正不断增资扩建,由此可见园区的优良服务和投资环境。
中国zui重要的沿江高速和沿海高速在常熟境内交汇并设有交通枢纽,从园区到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在1小时车程以内。即将建成的沿江城际铁路在常熟境内设有站点,以后通过轨道交通至上海的车程时间将在30分钟左右。同时,园区紧临长江黄金水道。可见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常熟山水交辉,风景秀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具。十里虞山蜿蜒入城,万亩尚湖伸展山前,山水与千年古城及城内小巷庭园、古典园林交融,形成山、水、城、园融为一体的水乡山城独特风貌。城区依傍虞山,琴川流水穿城而过,具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独步江南的城市形态。因历年风调雨顺,岁无水旱之灾,庄稼年年丰收常常熟而得名“常熟”,被誉为“江南福地”。常熟于2004年被全球国际花园城市评选委员会评选为“国际花园城市”。
常熟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1700多年建城史,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创有虞山琴派、虞山诗派、虞山画派、虞山印派、虞山藏书派。自唐至清,涌现状元8名、宰相9名、进士485名。当代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常熟籍有24人(为全国县级市中具有本地籍院士数量zui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