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量增”推动“质优”强产业实现蝶变永福产业振兴路子越走越宽
通讯员李小林 刘玉婷)“白天乘船观赏三江六岸秀丽风景,晚上饱览状元坊金碧辉煌夜色,县城变得越来越美了。”从外地赶回永福过年的冯先生连连赞叹家乡的可喜变化。这是永福县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工业重镇、现代农业强县、福寿康养家园”目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永福县围绕“强工业、稳农业、兴文旅”工作思路,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居全市diyi。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9%、12.3%、6.4%,分别位居全市diyi、diyi、第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2.6%、21.9%,分别排名全市diyi、第二。2023年,永福县交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
抓特色,农业产业打响福寿牌。永福是首批中国长寿之乡,“福寿之乡”久负盛名。近年,永福以时不我待、奋起争先的敢闯敢拼劲头,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工作思路,依托绿色、生态、富硒、养生等优势资源,持续擦亮“中国罗汉果之乡”“中国罗汉果原产地”“永福香米 富硒养生”等金字招牌,借力“福寿”品牌,助推罗汉果、香米等永福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由“大”向“强”“优”迈进。为发挥原产地优势,加大罗汉果产业标准化种植和生产加工力度,提升罗汉果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该县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加大罗汉果功效研究,开发罗汉果新产品,拓展产品谱系,将罗汉果功能开发得“淋漓尽致”。建成了罗汉果科技示范园,辐射带动全县罗汉果种植15.26万亩,年产果超18亿个,全产业链总产值实现100亿元,“广西永福罗汉果栽培系统”被列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罗汉果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龙江乡龙山村更是连续两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此外,永福龙溪麻竹笋、龙溪麻竹笋干、永安红籽花生也先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发展好名特优新农产品,该县通过退柑还田,加大对永福香米、永安红籽花生等优质农产品种植和品牌培育力度,引导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仅麻竹种植就达1.6万亩,年产笋4.5万吨,产值1.35亿元。优环境,工业发展跑出加速度。苏桥是永福县实施“新型工业重镇”的主战场。为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永福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抽调精干力量进驻园区,专门开展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一是通过“福燕还巢”招商行动,围绕光电产业、新材料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两个百亿元产业园。2023年新签约项目27个,引进“中国500强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增“跨省通办”事项74项,办理跨省通办业务4758件,实现“zui多跑一次”和“进一个门、办所有事”,营商环境评估连续三年排全市diyi。三是落实县领导“一联三”服务企业和服务企业日制度,全年解决企业用工、用电等困难问题75件,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地、厂房建设等难题20多件,全力助力企业发展。“我们将继续以乡情为纽带,持续开展‘福燕还巢’专项招商工作,同时落实‘一企一个专班、一个方案’工作机制,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全力助推企业发展。”针对下一步工作,永福县县长唐芳顺说。
添活力,文旅融合取得新突破。选择永福,永远幸福。永福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是名副其实的“福寿康养家园”。近年来,永福主动融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大局中,依托独特的福寿文化、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打造了福寿田园、九曲龙溪、大美青龙湖等3个桂林市五星级田园综合体。2023年,永福状元哪嗬嗨景区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永福县三江六岸水利风景区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崇山古民居获评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一系列品牌的创立,为永福文旅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带动周边3.1万户群众发展产业和近7万人增收致富。同时,启动“月月有活动、镇镇有行动”项目,以活动促文旅、产业建文旅,旅游工作取得新突破。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200.86万人次,同比增长102.52%;旅游总消费22.15亿元,同比增长54.75%。“我们重点围绕福寿文化、彩调文化等永福元素,以旅游+文化、康养、乡村、体育等为载体,激发文旅融合活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永福县委书记韦文周在展望永福文旅工作时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