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蒋巷村:小康路上的田园牧歌

admin1年前 (2024-01-18)常熟产业信息75

  洋房别墅成排,稻穗金黄饱满,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桂花飘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里曾是有名的“洼地恶水”贫困村,如今已发展成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老人有养老金,孩子有奖学金,村里提供免费的老年公寓,还额外报销一定比例的医药费。蒋巷村的福利比大城市都好。

  “幸福生活是我们一代代人奋斗出来的。”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回忆过去,感慨地用一句民谣来形容上世纪60年代的蒋巷村,“蒋巷泽坞锅底塘,十年九涝一旱荒,泥草垛、茅草房,树皮草根拌青糠”。

  如今,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比当年的低洼地高了近1米。

  1966年,23岁的常德盛担任生产队大队长,带着全村人担土填洼地,一根扁担、两只箩筐,10多年时间,共挑来50多万立方米的土铺在了洼地里,把1700多亩饱受洪涝灾害的低洼地变成了高产田。

  “吃饱饭了,但还是穷,一年忙到头只挣七八十块钱。”1993年,常德盛带领村民创办企业,建起了两条彩钢复合板生产线。此后,这家企业成长为江苏省钢结构件的zui大生产基地,村里还建起了常熟diyi家村级工业园。

  2000年,蒋巷村开始给村民建别墅,分批建成192幢。村委会主任蒋玉英介绍:“每套220平方米,造价近30万元,村民只需交12.8万元。房子里天燃气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清洁用具等一应俱全。”

  村里还建成158套三星级标准的老年公寓,年满65岁的村民可以免费入住。年逾古稀的倪同连已在村老年公寓住了近10年,他说,村里有九成多的老人都入住老年公寓,以前养老要靠子女,现在村里基本上全包了。村民还都有了养老金,男性满58虚岁,女性满55虚岁,就可以领取,每月600-2300元不等。

  74岁的村民沈明宝做了3次手术,前后治疗花费10多万元,自己只掏了2万多元。“村里人看病除享受合作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报销外,个人承担部分由村里补助50%左右。”蒋玉英说,村民有什么病痛,村里医疗服务站的医务人员随叫随到。

  如今,蒋巷村每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000万元,村集体总资产已超过10亿元。2019年,蒋巷村人均收入达6.25万元,超过当年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书馆、书院、电影院、科普馆、剧场、远程教育中心、村史馆,这些城市公共文化场馆蒋巷村都有。

  村里成立“农民读书协会”已有23年历史。村里的图书馆每天开放,村民人均藏书10本,从2000年开始,每年开展“读书学习先进家庭”评选活动,去年10月的评选,受表彰的学习型家庭达187户,表彰率达96%。

  2008年出台的《蒋巷村村规民约奖励制度》,内容涵盖移风易俗、文明规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事业建设等方面。

  村民蒋荫达说:“村里婚丧嫁娶一切从简,结婚男方不送彩礼,女方不陪嫁妆,办酒席村里提供场地,不收租金,只需要把厨师请过来就行,提倡减少铺张浪费。”

  每年,村里至少召开两次村民大会,共商村事。

  “老年公寓门口那边天一黑啥也看不见;村头的路口车辆速度快”,村老干部蒋阿毛在会上提出要修路灯,铺设减速带,这两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村民蒋振华是教师,他说:“我儿子考上湖南大学本科的时候,村里奖励了2000元;考上浙江大学研究生的时候,奖励了5000元。现在,村里已经出了六七个研究生。”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荷塘碧波、生态园、湿地……蒋巷村是新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2019年成为常熟diyi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28间简约精致的民宿每到节假日都爆满,蒋巷村书院负责人李梅介绍说,每年有近30万游客来村里观光度假,旅游收入超千万元。

  早在20多年前,蒋巷村人就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美化环境。1993年,蒋巷村投资500万元建了个化工厂,投产两个月利润超过百万元,随之而来的却是严重的环境问题。经过村民大会讨论,村里决定“宁可赔钱,也要关闭化工厂”。

  “环境是村子的根,从那以后,村里开始集中力量搞环保,打造绿色循环系统,再也没有引进过一个污染项目。”常德盛说,2000年,村里建起日处理能力2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占地800多亩的生态园,还在主干道两侧建了26公里生态林带。目前,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

  2016年,蒋巷村决定在1200多亩耕地上种植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有机稻。几年间,“蒋巷大米”的市场价从每公斤6元涨到20元,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去年,村里尝试“稻鳝共育”,每亩还可增收3000多元。

  每天傍晚6点多,村民沈明宝都要和老年公寓里的邻居结伴去村民菜园里看看。40多平方米的“自留地”里,有他亲手栽种的黄瓜、茄子、丝瓜等。

  常德盛说,现在生活好了,用机械种地,怕有的村民一时间无法适应,所以给村民设了“自留地”,不想种也可以承包给别人种。

  坐在田间地头,常德盛指着生态园说:“蒋巷村要变成一个大森林,为子孙后代造福。”

  实习生 崔博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洋房别墅成排,稻穗金黄饱满,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桂花飘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里曾是有名的“洼地恶水”贫困村,如今已发展成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老人有养老金,孩子有奖学金,村里提供免费的老年公寓,还额外报销一定比例的医药费。蒋巷村的福利比大城市都好。

  “幸福生活是我们一代代人奋斗出来的。”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回忆过去,感慨地用一句民谣来形容上世纪60年代的蒋巷村,“蒋巷泽坞锅底塘,十年九涝一旱荒,泥草垛、茅草房,树皮草根拌青糠”。

  如今,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比当年的低洼地高了近1米。

  1966年,23岁的常德盛担任生产队大队长,带着全村人担土填洼地,一根扁担、两只箩筐,10多年时间,共挑来50多万立方米的土铺在了洼地里,把1700多亩饱受洪涝灾害的低洼地变成了高产田。

  “吃饱饭了,但还是穷,一年忙到头只挣七八十块钱。”1993年,常德盛带领村民创办企业,建起了两条彩钢复合板生产线。此后,这家企业成长为江苏省钢结构件的zui大生产基地,村里还建起了常熟diyi家村级工业园。

  2000年,蒋巷村开始给村民建别墅,分批建成192幢。村委会主任蒋玉英介绍:“每套220平方米,造价近30万元,村民只需交12.8万元。房子里天燃气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清洁用具等一应俱全。”

  村里还建成158套三星级标准的老年公寓,年满65岁的村民可以免费入住。年逾古稀的倪同连已在村老年公寓住了近10年,他说,村里有九成多的老人都入住老年公寓,以前养老要靠子女,现在村里基本上全包了。村民还都有了养老金,男性满58虚岁,女性满55虚岁,就可以领取,每月600-2300元不等。

  74岁的村民沈明宝做了3次手术,前后治疗花费10多万元,自己只掏了2万多元。“村里人看病除享受合作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报销外,个人承担部分由村里补助50%左右。”蒋玉英说,村民有什么病痛,村里医疗服务站的医务人员随叫随到。

  如今,蒋巷村每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000万元,村集体总资产已超过10亿元。2019年,蒋巷村人均收入达6.25万元,超过当年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书馆、书院、电影院、科普馆、剧场、远程教育中心、村史馆,这些城市公共文化场馆蒋巷村都有。

  村里成立“农民读书协会”已有23年历史。村里的图书馆每天开放,村民人均藏书10本,从2000年开始,每年开展“读书学习先进家庭”评选活动,去年10月的评选,受表彰的学习型家庭达187户,表彰率达96%。

  2008年出台的《蒋巷村村规民约奖励制度》,内容涵盖移风易俗、文明规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事业建设等方面。

  村民蒋荫达说:“村里婚丧嫁娶一切从简,结婚男方不送彩礼,女方不陪嫁妆,办酒席村里提供场地,不收租金,只需要把厨师请过来就行,提倡减少铺张浪费。”

  每年,村里至少召开两次村民大会,共商村事。

  “老年公寓门口那边天一黑啥也看不见;村头的路口车辆速度快”,村老干部蒋阿毛在会上提出要修路灯,铺设减速带,这两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村民蒋振华是教师,他说:“我儿子考上湖南大学本科的时候,村里奖励了2000元;考上浙江大学研究生的时候,奖励了5000元。现在,村里已经出了六七个研究生。”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荷塘碧波、生态园、湿地……蒋巷村是新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2019年成为常熟diyi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28间简约精致的民宿每到节假日都爆满,蒋巷村书院负责人李梅介绍说,每年有近30万游客来村里观光度假,旅游收入超千万元。

  早在20多年前,蒋巷村人就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美化环境。1993年,蒋巷村投资500万元建了个化工厂,投产两个月利润超过百万元,随之而来的却是严重的环境问题。经过村民大会讨论,村里决定“宁可赔钱,也要关闭化工厂”。

  “环境是村子的根,从那以后,村里开始集中力量搞环保,打造绿色循环系统,再也没有引进过一个污染项目。”常德盛说,2000年,村里建起日处理能力2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占地800多亩的生态园,还在主干道两侧建了26公里生态林带。目前,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

  2016年,蒋巷村决定在1200多亩耕地上种植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有机稻。几年间,“蒋巷大米”的市场价从每公斤6元涨到20元,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去年,村里尝试“稻鳝共育”,每亩还可增收3000多元。

  每天傍晚6点多,村民沈明宝都要和老年公寓里的邻居结伴去村民菜园里看看。40多平方米的“自留地”里,有他亲手栽种的黄瓜、茄子、丝瓜等。

  常德盛说,现在生活好了,用机械种地,怕有的村民一时间无法适应,所以给村民设了“自留地”,不想种也可以承包给别人种。

  坐在田间地头,常德盛指着生态园说:“蒋巷村要变成一个大森林,为子孙后代造福。”

  实习生 崔博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4常熟村跑: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4常熟村跑: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清晨的霞光中,2024年常熟村跑支塘站于11月2日如火如荼地展开,800多名跑步爱好者齐聚在支塘镇的蒋巷村初心广场。这场以大地流彩支川锦,和美乡村加速跑为主题的赛事,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跑步活动,更是一场乡村振兴的生动演练,让参赛者在奔跑中体验到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美丽景象。这一活动也成为了彰显乡村发展的重要窗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乡村振兴的成果。   随着一声清脆...

常熟西站蒋巷工业园区要拆迁吗

常熟西站蒋巷工业园区要拆迁吗

  二零二二年常熟这几个地方呢会拆迁,好好看一看啊。那蕞近呢,常熟二二年搬迁计划任务通知书啊,发布了两个重点的区域,还是比较值得关注的。头部呢是花溪片区,六到十七的搬迁,大概呢会涉及四百三十六户,那建筑面积整体是在十二点二万方。 那给大家呢,也整体画了一下拆迁的大概区域啊,大家可以看一看。那二一年的时候呢,花溪片区一到五期呢,已经完成了拆迁,拆迁的区域呢,位于花溪的西片区。那从之前的规...

江苏常熟蒋巷村建设新农村见闻:强村富民促发展

江苏常熟蒋巷村建设新农村见闻:强村富民促发展

  新华社南京5月22日电(记者周晓农 刘羊旸)这里是乡村中的大花园,又是一个产金吐银之地。生态种养园中,地上果树、水里鱼蟹;工业园中,钢构件、轻质建材生产热火朝天。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村民们的别墅楼,电话、宽带、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民蒋玉玲在她家装修好的别墅楼里,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村186户...

28个点位9条线路苏州生态环保科普研学地图首发

28个点位9条线路苏州生态环保科普研学地图首发

  6月5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住建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发布“趣苏州 生态游”苏州生态环保科普研学地图及路线。据悉,该研学地图覆盖苏州大市,整合了全市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湿地公园、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等28家场所绘制成首批生态环保科普研学点位,并根据场所所在地、科普方向等编制成9条参观路线,青少年家庭可在地图引导...

常熟蒋巷村:小康路上的田园牧歌

常熟蒋巷村:小康路上的田园牧歌

  洋房别墅成排,稻穗金黄饱满,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桂花飘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里曾是有名的“洼地恶水”贫困村,如今已发展成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老人有养老金,孩子有奖学金,村里提供免费的老年公寓,还额外报销一定比例的医药费。蒋巷村的福利比大城市都好。   ...

产业迭代造就乡村振兴新样板——乡村振兴看蒋巷系列报道之一

产业迭代造就乡村振兴新样板——乡村振兴看蒋巷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江苏网讯 即使放在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中,常熟市蒋巷村也是其中蕞引人注目的一个村。   村强、民富、人和、环境美,是这个小村的显著标签。“村里人舒服,城里人羡慕,外国人信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蒋巷视察,对村子的发展成就称赞不已。   今天的蒋巷,1200多亩土地生态种植连年高产,转制后的村办工厂平稳发展,三产旅游业异军突起,呈现出三次产业协...

常熟再登央视!这个村又被国家级媒体聚焦了…

常熟再登央视!这个村又被国家级媒体聚焦了…

  原标题:常熟再登央视!这个村,又被国家级媒体聚焦了…   江苏常熟市蒋巷村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将农业和旅游相融合,2000亩良田成为蒋巷村的传家宝。   眼下,蒋巷村千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里正是水稻吐穗的时节,种粮户王正荣和农技专员一起在自家地里察看水稻的生长情况。   现在我们种了一季稻子,有时候丰收年,我卖有机稻一年一个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