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6)》解读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常熟市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3-2026)》解读
日前,2023年常熟村跑第十场活动在虞山街道兴福、三峰开跑,吸引了常熟以及周边地区的500多名跑步爱好者热情参与,这也是2023年度常熟村跑活动的收官之战。小小村跑,串起常熟大美文章。
“千村美居”工作常态开展,“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逐步构建,乡村蝶变的常熟,还创新将一条条美丽新村道,变成全民健身跑的新赛道。2023年度常熟村跑共有10场系列赛事,赛道总长约50公里,200多家企业、500多个家庭参与,参赛者累计达5000人次,展现了常熟农文商体旅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近年来,常熟文体旅融合成效凸显,旅游品牌越发闪亮,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未来景区大会(常熟小城故事)、“常来常熟”2023常熟“旅游+消费”暨城市品牌(上海)推介会等活动,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入选国家级旅游线路。同时,常熟旅游配套更具品质,日航、昆承湖凯悦、尚湖花间府·烟波里等一批酒店开业运营,持续丰富住宿业态;自驾服务体系、旅游专线、旅游巴士等更加完善,全市3A级以上景区实现公交通达。文旅融合更加深入,中国桨板公开赛、铁人三项等各类赛事活动,尚湖皮划艇等项目载体,琴湖溪里二期等持续丰富游客消费休闲体验。
但同时,当前常熟文体旅产业发展仍面临品牌影响力不强、资源供给不足、文体对旅游赋能不够充分、高端品质旅游产品较为缺乏、文体旅消费尚未活跃等短板问题。为推动全市文化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具有常熟特色的文体旅产业体系,近日,本市出台《常熟市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3-2026)》,围绕“文体赋能旅游”的融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融山水城园为一体的自然禀赋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优势,全面整合全市文化体育旅游资源,持续丰富文体旅系列产品内涵,不断彰显城市魅力,为助力常熟城市能级提升贡献文体旅力量。
打造长三角高品质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随着沪宁沿江高铁正式通车,常熟全面融入“沪宁1小时高铁圈”,方便了更多游客来深度感受古今交融、亦静亦动的“千面”常熟,沉浸式体验“一城山水、自在生活”。
围绕打造长三角高品质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方案明确,要构建“自在生活”精致度假旅游环境,从游客视角出发,推动“山、水、城”一体化发展,丰富虞山文化主题度假体验,加快建设品牌酒店,促进古城民宿发展,支持文旅街区发展壮大,推动餐饮、酒店、客栈及农家乐特色化、体系化提升,全力打造精致休闲度假载体;实施度假区游道、步道、骑行道沿线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及环境提升工程,优化度假旅游服务体验;全力推动度假区争先进位,至2026年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进入全省diyi方阵。要持续擦亮“红色沙家浜”文旅品牌,全面推进沙家浜红色文旅综合体建设,对沙家浜现有住宿配套进行提档升级,建成集民宿、餐饮、娱乐、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区域;策划举办大闸蟹美食节、沙家浜民俗风情节、戏曲票友大赛等节庆演艺活动,扩充夜演、夜购、夜游,放大沙家浜红色IP影响力,推动常熟成为长三角寻根红色初心的“首选城市”。要构造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格局,打造面向多元客群的“十佳”常熟游玩精品攻略;强化对外宣传推介,打造“四季交融”旅游格局,培育“花俏江南、春来常熟”“状元故里、夏研常熟”“吴韵琴川、秋享常熟”“祈福虞城、年味常熟”四季游精品;打造“日夜联动”旅游格局,提升塔弄、方塔东街、世茂等特色街区夜经济魅力,联动开放夜公园、打造小剧场、建设美食街,打响“虞歌畅晚”夜经济品牌,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文体旅产业要兴旺,让游客“留下来”是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创新拓展旅游产品供给,促进旅游服务融合,扩大旅游资源影响。
方案提出,要围绕“江南福地、常来常熟”,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更多新项目落户常熟,原有项目更新升级,激发全域旅游活力;集聚团建坐标资源,系统开发中高端团建产品,探索研学旅行新模式。要优化住宿产品体系,建设国际化高端酒店,鼓励现有酒店升级改造,发展特色民宿,丰富户外游乐活动。要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培育一批龙头美食名店,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舌尖诱惑福品”。要强化旅游导引体系,强化全域旅游“攻略意识”,开通周边机场专线大巴、定制包车等服务,强化市内客运功能,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拓展文旅消费场景,活跃世茂商圈、琴湖溪里等商业综合体,支持方塔东街、街心公园等夜市发展,打造“全年龄、全时段、全天候”的文旅消费目的地。要创新文旅娱乐活动,常态化高质量举办常熟虞山文化暨沙家浜旅游节、古琴艺术节等品牌活动,深度开发长三角市场,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媒体矩阵,抢抓直播经济风口,形成线下引流和转化。
文化是文体旅融合的内核支撑,要打造高层次文体旅产业体系,就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方案提出,要推动文化赋能旅游,打造富有虞山文化特色的文旅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虞山琴派数字化工作,深化历史文脉研究,打造吴文化打卡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普查、常熟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地域文明探源等工程,深化非遗保护传承,将非遗文化植入“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要推动体育赋能旅游,坚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理念,提升城市体育健康和休闲旅游功能高;完善体育赛事体系,积极引进高水平品牌赛事,优化赛事设施场地后续利用,形成全民健身体系。要推动文旅产业集群发展,将文化产业招商纳入全市招商体系,扶持培育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制造等核心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平台载体建设,建设以平台经济为主要支撑的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
实现常熟市文体旅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资源配置更加完善,旅游度假产品供给更具品质,实现高层次融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文旅品牌影响力,打响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一城山水、自在生活”和红色沙家浜文旅品牌。进一步提高旅游休闲度假产品质量,引育1至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型文旅项目,全年接待游客总量年增长3%以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接待旅游过夜人次数达苏州地区领先水平。进一步提升文体赋能旅游质效,全面提升文化体育活动影响力,做精特色体育赛事和体验项目,形成“文化内涵、体育体验、旅游载体”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把常熟打造成为长三角独具江南文化特质、主客共享共容、文体旅深度融合的“江南文化山水名城·国内休闲度假福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