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乡村振兴】这个工业强镇如何唱响田园牧歌?

admin2年前 (2023-10-03)常熟产业信息59

  20世纪,在苏南农村地区曾有一种说法,“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厂,九十年代造城”。目前,苏南城镇化水平接近80%,农业在经济发展版图上处于边缘位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苏南zui发达的苏州市,常熟市海虞镇似乎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是一个工业强镇,202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266.2亿元;这也是一个农业强镇,入选2020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是苏州市weiyi入选的乡镇。

  一个工业强镇何以留住农业,又将如何做强现代农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进海虞镇寻找答案。

  “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常熟市因此而得名。改革开放后,在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常熟市较早完成了从鱼米之乡到现代化城市的融合蜕变。

  作为常熟市zui早发展起来的乡镇之一,海虞镇镇区高楼林立、商业繁华,已形成中新海虞花园城、新材料产业园、苏虞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一城三园”产业载体布局。其中,新材料产业园自2013年起连续8年入围“中国化工园区30强”。

  出了镇区,视野愈发开阔。稻田成方连片,路旁绿树成荫,一派田园牧歌好风光。目前,海虞镇水稻种植面积3.86万亩,奶牛、肉牛养殖总规模超3000头,年出栏15万头商品猪的养猪厂处于建设尾声,为常熟市乃至苏州市的“粮袋子”“肉篮子”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双重压力下,海虞镇为何还要守住农业并去做强农业?

  “看待农业不能只看经济价值,更要看到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海虞镇党委书记朱惠明认为,“到处都是高楼、厂房,人们怎么去感受自然?没有稻花飘香,常熟的底蕴就要缺失几分。”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为留住农业,海虞镇下足“绣花功夫”。依托中新海虞花园城项目,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小区建设,提高居住集聚度;加强存量工业用地“腾、退、盘、改”工作,改造老旧工业园区,进一步扩容楼宇资源空间,实现低效土地再开发。

  守住耕地,农业就有了发展空间。目前,全镇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苏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构建起奶牛、生猪养殖业与优质稻米产业相结合的农牧循环、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按照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相关创建要求,海虞镇计划3年后镇域农业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海虞镇2019年农业产值为4.74亿元,这意味着3年内该镇农业产业产值要实现翻番,是一道颇具挑战的“考题”。

  海虞镇的破题思路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招引培育龙头企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计划到2021年,实现农业主导产业产值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达到4.5∶1。

  在新型合作关系构建中打造“品牌农业”

  海虞镇辖区内河网密集、土地肥沃,为目前常熟市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绿浪翻滚的稻田与车水马龙的城市相映成趣。

  在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当下,如何长久留住“江南鱼米乡”的韵味?海虞镇的思路是以品牌化为引领,做强稻米产业。然而,发展品牌农业并不容易,首先要解决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的难题。

  海虞镇的主要抓手是打造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虞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粮、产、加、销”全产业链服务。该合作社模式颇有特色:农民入社、政府投资、职业经理人运营。

  农民入社:合作社由七峰村发起,逐步联结到郑家桥、肖桥、徐桥等7村3000多户。农民只管专心种粮食,其余一切交给合作社;创办“粮食银行”,社员凭米券可随时领取新鲜大米;对入社的种田大户,在国家收购价基础上对不同品种加价0.1-0.2元/斤收购结算。

  海虞镇虞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生产基地。

  政府投资:合作社基础设施和设备全部由政府投资。从2011年至今,政府已投入资金1亿元。目前合作社建有粮食仓储、晒场和生产用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拥有47台烘干设备,日烘干水稻能力达550吨,日产大米能力50吨。镇政府还帮助合作社引入国际安全标准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合作社实现“硬件”“软件”双提升。

  职业经理人运营:把农业经营的规模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结合起来,合作社聘请一位能人为职业经理人,同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职业经理人及其团队有明确的薪酬奖励。

  海虞镇镇长须亚军认为,这种模式zui大的好处是,合作社没有私人资本收回投资和盈利的压力,服务成本低,能zui大限度地惠及社员和种粮大户。目前海虞已有2万亩水稻由合作社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种植、统一加工销售,并统一打造虞盛大米品牌。

  除了虞盛大米,沙家浜绿茶、双燕庄葡萄、郑家桥葡萄、沁园葡萄、金鸡墩水蜜桃等农业品牌纷纷崭露头角,着力开拓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

  在用地环保制约夹缝中推进“工厂农业”

  历史上,苏南地区不仅是鱼米之乡,也是有名的生猪主产区,当地群众长期选育形成了二花脸猪、梅山猪、沙乌头、米猪等特色品种。

  过去一段时间,受用地、环保、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苏南地区养猪业一直处于萎缩趋势,不少地方实行严格的限养禁养。2014年,常熟市养猪场多达5000多家,经过几年环保整治,小散户基本退出,生猪自给率从40%猛降至10%。

  近两年,在保供压力下,苏州市再度鼓励发展养猪业。“养猪与环保,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维系美丽家园,我们要在两难之间求两全。”朱惠明说,要通过先进的工厂化、智能化养殖方式,突破用地和环保的双重制约。

  在海虞镇西北角,一座占地280余亩的现代化“养猪工厂”正拔地而起,德康福山生猪养殖项目工程主体建设即将完工。全面投产后,这里将成为江苏省规模zui大的楼房式生猪循环养殖基地,可存栏能繁母猪7200头、年出栏商品猪15万头。

  “相比传统平房养猪,楼房养猪可节约用地90%以上,节约用水70%以上。”该项目负责人张丛琪在施工现场告诉记者,由于饲养密度大,养殖场实行封闭式分区管理,配备人工智能化养殖、智能化供料设备,引进国内一流水平智能温控、湿控系统和完善的粪污处理系统,为生猪营造良好生长环境。

  为了缩短养殖周期,猪场采取了“边建设边投产”的超前模式,目前,猪场后备舍里已有2000头加系二元母猪“入住”,长势良好。

  这个项目不仅是海虞镇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带动全镇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而且被列入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稳产保供类重大项目、常熟市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将挑起常熟和周边地区市民的“肉篮子”保供重担。

  在农文旅深度融合中开拓“体验农业”

  若论海虞镇乡村旅游的“C位”,那一定非七峰村的“铜官山乡村乐园”莫属,2020年苏州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式在这里举行,更是让它一举成名。去年国庆双节,就有7万名游客来此“打卡”。

  沿铜官山拾级而上,山上林木葱茏、山腰垄垄茶园、山下多彩稻田,颇具水乡风情的村庄坐落其中,构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卷。

  七峰村“铜官山乡村乐园”是海虞镇重点打造的农文旅综合体。之所以定位于此,不仅因为这里有美丽的山水田园,更因为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公元341年,铜官山的周边就是一个古县城——南沙县。公元540年,南沙县更名为“常熟县”,县治在南沙城,现在铜官山山脚下便是南沙城城垣遗址。“从这里,可以开启常熟的寻根之旅。”七峰村党委书记程刚颇为自豪。

  借助入选江苏“特色田园乡村”试点项目,海虞镇充分挖掘铜官山的历史文化,对山体植被、文化景观和步道设施等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改造,融入稻谷茶叶、南沙古城等元素,错位布局了共享茶亭、花影隧道、稻田栈道等40多个特色点位。其中,新建的乡村振兴学院、铜官山历史文化馆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不必远行,诗和远方的田野就在身边。”海虞镇党委宣传委员、铜官山管委会主任周雯霞认为,要使乡村旅游具有持久的吸引力,需要精心设计、仔细打磨,创造游客能够沉醉于斯的独特体验,zui大限度满足人们心底的乡愁记忆和对桃源意境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铜官山历史文化馆,有一个影音显示屏总会引人驻足。常熟方言在吴语系中以“难听懂”出名,常熟本地各镇的语音也各具特色。展馆以影音形式对比展示常熟本地七、八种方言,让游客品味到“常熟话”的特别意趣。

  徜徉于景区,这样的体验设计随处可触:在茶场可体验手工摘茶古法制茶,在共享餐厅可闻到菜园子的瓜果飘香,闲居于精品民宿可听到蛙叫蝉鸣,漫步在稻田栈道可体味成长与收获之乐……

  今年,以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为目标,海虞镇对铜官山进行二期升级,建设杂交水稻科普馆、虞乡人家时代体验馆、观山云隐民宿群、虞乡集市等多个“研学游”项目,串联起铁黄沙生态岛、平巷里花海和螺蛳湾等点位,打造集观光、体验、打卡于一体的景观带。

  到2022年,苏州市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海虞镇紧抓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的机遇,朝着苏州市乡村振兴“样板田”“产业优、配套优、生态优、文化优、服务优”的“江南无忧小城”方向大步迈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纯

  原标题:一个工业强镇的田园牧歌——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见闻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常熟市人大代表团视察尚湖镇现代农业及“千村美居”工程

常熟市人大代表团视察尚湖镇现代农业及“千村美居”工程

  中国网美丽常熟讯 近日,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崇华、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尤忠敏、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军分别带领苏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常熟代表团第三小组、常熟市人大尚湖代表组等先后来到尚湖镇开展视察活动。尚湖镇党委书记倪嘉臻、镇人大主席沈志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金雪良等分别陪同视察。   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崇华、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尤忠敏一行在尚湖农...

以智能化打造优质高效绿色样板常熟国家农科园获评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

以智能化打造优质高效绿色样板常熟国家农科园获评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

  苏报讯(驻常熟记者陈洁)日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0年度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名单,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登榜。   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全国首批、江苏首家、苏州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也是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苏州市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去年,园区智慧农业应用示范被认定为苏州市十佳智慧农业品牌案例之一。园区核心区总面积1486亩,目前已建成蔬...

武进区:18个现代农业园10月前建成

武进区:18个现代农业园10月前建成

  武进区:18个现代农业园10月前建成   现代农业园区是武进区实施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平台。3月26日,武进区召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会,要求18个现代农业园区在10月前全面建成。副区长顾伟国参加会议。   今年以来,武进区结合城乡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当地特色农产品布局,围绕壮大优质粮油业、高效蔬菜业、精品水产业、特色花木业、时...

常熟市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引领农业升级增效

常熟市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引领农业升级增效

  2014中国乡村之声滚动新闻   常熟市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引领农业升级增效   56岁的谢建青是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东盾村的一名蔬菜种植户,种了几十年的蔬菜,这几年老谢可算是轻松了:“现在我的地里,科技含量可高了,既有水肥一体化、又有物联网管理,省工省肥还省力。更重要的是,种出来的菜直接进了超市,一点不愁卖。一亩地挣个万把块钱不成问题。”...

周末去哪儿玩?拿好这份江苏乡村游名单60家农业部“盖章”企业玩个够

周末去哪儿玩?拿好这份江苏乡村游名单60家农业部“盖章”企业玩个够

  中国江苏网1月30日讯 记者刚刚从江苏省农委获悉,在农业部有关部门公布的2017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名单中,我省常州市佳侬科普体验服务有限公司、宿迁市顺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大丰盐土大地现代农业科技园等60家企业(园区)获评三星级以上,数量居全国之首。   截至2017年底,我省累计创建了2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4个示范点,180家全...

现场教学取“真经”博采众长促振兴

现场教学取“真经”博采众长促振兴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瑾敏 朱南州)近日,如东县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组织学员前往常熟市进行为期2天的现场教学活动。异地现场教学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为学员们进一步探索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提供了经验互通和智慧共享。   在常熟,学员们亲身体验了铜官山村原地改建宜居乡村的建设成果,探索了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粮食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了解了陈塘村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积分制文...

苏州市领导率队赴一线了解农业受灾情况

苏州市领导率队赴一线了解农业受灾情况

  苏报讯(记者 王安琪)台风“贝碧嘉”过后,苏州加快恢复各项生产秩序。昨天,副市长查颖冬率队赴常熟、相城调研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情况,实地查看农田和大闸蟹养殖水域,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部署相关工作。   查颖冬一行先后走访了常熟辛庄镇华欣村水稻田、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阳澄湖1号”基地以及1900共享农庄等地。据了解,台风“贝碧嘉”给全市农业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

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农业产业园区是指现代农业在空间地域上的聚集区。它是在具有一定资源、产业和区位等优势的农区内划定相对较大的地域范围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用工业园区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基础,实施集约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