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武汉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服务中心

admin2年前 (2023-06-07)常熟产业信息252

  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区,已成为深化高科技产业、驱动改革创新的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武汉中国光谷规划面积扩大至518平方公里,并正式确定其“东进”发展战略。

  为贯彻落实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在“十二五”期间集各方力量促进自主创新示范区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并加快构筑东湖高新区“东进”战略支点,全力开辟光谷产业发展新空间,实施左岭地区大工业基地建设,经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研究,决定于2011年初正式启动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

  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东湖高新区东北角,西邻花山生态新城,南接高新大道和未来城,北至长江南岸,东临葛店开发区。规划面积约24。1平方公里,自北向南,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区、北部重工业区、中部创新产业区和生态居住区。

  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作为武汉东部地区产业支撑新节点,具备水运、铁路、公路立体交汇的交通网络,将重点吸引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环保及其配套、港口物流产业。致力于打造成为光谷智能智造产业的承接区、国家光谷激光产业基地、国家级面板显示产业基地、光谷电子商务及物流产业基地,并努力创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全国新城镇建设的示范区。

  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面板显示产业,华星光电面板显示生产基地、天马微电子相继落户光智园,确立了光智园重点发展面板显示产业的发展方向。

  华星光电项目位于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左岭大道以西、武九铁路以南地块,投资160亿元,拟建设第六代面板显示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200亿元。

  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拟选址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面板显示生产基地,投资新建第6代LTPS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其中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120亿元,设计产能为36万片/年。

  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后,光谷面板显示产业基地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00亿元,目标成为华中地区zui大的面板显示生产产业链。

  装备制造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是延伸装备制造产业链、加速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要求。

  该项目拟选址G316以北、左岭大道以东地块,拟建设绿色制造、智能生产的智能制造及高端零部件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通过吸引阳光凯迪、日立电梯等龙头企业入驻,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入园,完善产业链,为基地提速发展做好准备。

  武汉中国光谷是中国激光产业发展的先行者,二十多年来,无论是激光技术的研发还是装备制造业的规模一直处在中国激光产业的龙头位置。长期的积淀与发展,使光谷成为了国内技术实力zui雄厚、产业规模zui大、产业基础zui扎实的激光产业聚集区,并拥有了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知名度的领军激光技术企业。为继续保持光谷在激光产业发展方面的领先优势,在管委会的统一部署下,决定在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光谷激光产业基地。

  激光产业基地规划占地面积2360亩,其中产业区2200亩,公共服务区160亩,计划通过五到八年时间,将光谷激光产业打造成为具备完善产业链条的千亿产业。

  经过一年的推进,激光产业基地先后获批国家发改委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项目和科技部的”湖北国家绿色光电国际创新园“项目,并吸引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企业项目入驻基地。激光产业基地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园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东湖高新区已全面启动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调研、规划和布局工作。目前,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面板显示、智能制造两大产业大集聚区初具规模,加之其独有的临江设施及辐射区位优势,计划以大数据产业中的存储和设备制造产业为撬动点,发展千亿级产值的大数据产业集群。

  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拟选址G316以北,左岭大道以西约1000亩地块,通过五年时间,建成一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在2015年建立一个占地150亩的万PB级别的大数据存储资源中心,在2016年建成一个占地300-500亩的智能制造产业、智能家居产业、电子元器件、信息材料与传感器产业的制造中心。目前,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正积极与斐讯科技、云华时代、航天数字传媒等大数据项目进行了对接规划。

  为通过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增强区域配套服务能力,降低社会流通成本,促进招商,推动制造业供应链一体化,促进高端、高附加值产业聚集;同时吸引更多商品在区域内集散、繁荣市场,实现产业和市场联动发展,提升区域经济运行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拟启动港口物流园项目。

  港口物流园区将积极引入普洛斯、安博等国际知名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商,建设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同时,将加快港区建设,延伸综合保税功能,抢抓”自贸区“试点契机,吸引有国际贸易需求的国际大企业入驻,并为华星光电、凯迪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制造型企业提供港口物流服务。

  鄂ICP备16021917号-1 网站标识码:4201000013 邮编:430075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探访石头科技智造工厂:投资46亿月产30万台

探访石头科技智造工厂:投资46亿月产30万台

  扫地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碰撞时代”向“智能时代”的进化,而随着产品的不断迭代,用户对于产品的便捷性、功能性和智能化需求也日益增加,对于企业来说提高交付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是蕞为重点的因素之一。   在科技制造型企业发展的初期,代工模式对企业的产品生产有很大的帮助,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更,企业自身需要尽快着手布局自有产能,才能从容面对市场变化。...

常熟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晓东一行赴头部工园梅李与尚湖项目考察调研

常熟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晓东一行赴头部工园梅李与尚湖项目考察调研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常熟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晓东一行赴头部工园梅李与尚湖项目考察调研   近日,常熟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晓东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赴头部工园·梅李智能制造产业园、头部工园·星尚智造谷考察调研老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推进情况。...

聚力“三增三进”再创火红年代头部工园梅李项目开工仪式今日隆重举行

聚力“三增三进”再创火红年代头部工园梅李项目开工仪式今日隆重举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聚力“三增三进”,再创火红年代头部工园梅李项目开工仪式今日隆重举行   “三增三进看落实,高质量发展再攀高”   5月18日上午,总投资2亿元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产业园(头部工园·梅李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仪式在常熟梅...

头部工园梅李智能制造产业园

头部工园梅李智能制造产业园

  距离小区蕞近的公交站是赵市办事处,常熟211路、常熟219路等会经停本站。交通配套越好,出行就越方便,房产也越保值。 距离小区蕞近的小学是赵市中心小学。周边学校越多,对应小区配套的学校越好,上学越方便。学校配套综合考虑配套数量、距离、学校等级等因素。 绿化率标准:小区的绿地面积占总占地面积应在30%以上,中心城区不低于25%。绿化率越高,居住环境更好。容积率的高低直接反应建筑密度,...

破解土地制约推动产业升级

破解土地制约推动产业升级

  昔日的传统毛纺企业化身头部工园·梅李智能制造产业园,2023年实现产值约3亿元,税收1200万元,较上年增长约20%,发展动能强劲。如何更好集约利用日趋紧缺的土地资源,有效提升土地亩产效益,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答题。头部工园·梅李智能制造产业园、常熟高新区协同创新产业园、常熟经开区长三角(常熟)国际先进智造产业园(一期、二期)项目在这一问题上交出了优异答卷,获评2023年苏州市“工业...

常熟高新区4家企业获评苏州市数字经济示范企业

常熟高新区4家企业获评苏州市数字经济示范企业

  近年来,常熟高新区积极抢抓数字经济时代新机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战略,以数字经济产业园为纽带,推动数字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高地。   下一步,常熟高新区将继续瞄准数字经济 “新赛道”“主赛道”,聚焦产业迭代升级和集群创新能力提升,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高水平构建一批具有常熟高新区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奋力打造...

智敬梅李辅城立业!头部工园·梅李智能制造产业园成功落地常熟市梅李镇

智敬梅李辅城立业!头部工园·梅李智能制造产业园成功落地常熟市梅李镇

  4月10日上午10点,头部工园成功摘得常熟市梅李镇(2020G019)号地块!这标志着头部工园·梅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地,头部工园将全力以赴,促成梅李镇夺取“三增三进”的首战首胜;同时也标志着头部工园产业版图再拓,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次头部工园摘得地块位于常熟市梅李镇重要区域。梅李镇是常熟四大重点镇之一,这里产业集聚,交通便捷,小微企...

《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2024年版)》(全文)

《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2024年版)》(全文)

  中商情報網訊: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部署,按照《“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任務要求,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2024年版)》,要求各省市參考做好智能工廠梯度培育、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攻關、智能制造標準研制應用等相關工作,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   附件:智能制造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