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田野里种出了“黄金”
原标题:他们,在田野里种出了“黄金”
用他们独有的新形象、新思维、新模式
这两天,董浜镇陆市村的黄金小玉米种植户黄国昌又忙碌了起来。头顶烈日,他把一株株黄金小玉米苗栽到地里,盼着60多天后的收获。
靠着这些黄金小玉米,60岁的黄国昌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
近年来,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董浜镇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优质为导向,选育推广种植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全方位打造“童颜”黄金小玉米品牌。
在营销方式上,董浜镇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方面每年举办“童颜”黄金小玉米节,另一方面利用“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依托“网红效应”增加线上流量,成功打开了农业区域性品牌发展的突破口。
目前,黄金小玉米销售已在国内市场形成规模,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每公斤黄金小玉米的收购价从一开始的4元,涨到了如今的12元,头茬zui高时达到了24元,农户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
每到黄金小玉米的上市季节,1000多亩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田头经纪人在“抢购”黄金小玉米。2019年,全镇黄金小玉米总销量达10万公斤,市场反馈好评率在99.5%以上。
为农户带来实惠,带领他们走上小康之路,是董浜镇打造黄金小玉米品牌的初衷之一。初见成效后,镇农服中心技术员刘斌正在筹备黄金小玉米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进一步推动黄金小玉米的发展。
2012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刘斌慕名考入了本市,在董浜镇农服中心当上了一名技术员,生活就此改变。
初到董浜,刘斌负责和当时正在筹建的南农大(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系,联系人是他现在的妻子。两人因工作结缘,皆身处异乡,学习的又都是农学专业,朝夕相处间,逐步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2013年,刘斌把父母从陕西老家接到了董浜,就地租赁了5亩钢架大棚让父母从事蔬菜生产,主要种植西瓜、黄瓜、松花菜等蔬果,年收入约4万元。
2015年,刘斌结婚,正式将家安在了常熟。今年,刘斌的孩子出生,生活更显得幸福美满。
来了董浜以后,房子、车子、妻子、孩子陆续都有了,还把在外打工的父母接了过来照顾,生活圆满了。
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刘斌扎根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以专业的技术指导黄国昌等农户走上小康路之余,见证了产业园的发展壮大为更多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位于董浜镇,规划面积5.2万亩,主要产业为高效精品蔬菜园艺。近年来,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米宽的机耕路已全部拓宽至4米,便于现代化农机下田,9600多亩高标准农田也已全部建成。
有了设施保证,园区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年,董浜筒管玉丝瓜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实现常熟农产品地理标志“零”的突破。
目前,董浜镇已成为长三角地区zui大的丝瓜生产基地,预计综合收购价格能提高10%至30%。园区引进了大量大型的农产品配送企业后,强化了本地订单农业的发展,配送企业直接与本地农户签订合同,形成了“农户+配送企业+直接市场”模式,刨去了“中间商赚差价”,农户收购价又提高了。
部分来源 田园董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