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智库专家谈深化南北产业协作促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admin2年前 (2023-02-16)常熟产业信息106

  新华报业网智库论坛沙龙正文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智库专家谈深化南北产业协作,促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2023/02/14 16:42

  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入推进南北结对帮扶和园区共建”。自2001年起,随着省内帮扶工作从南北挂钩到南北共建工业园再到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提档与提质,江苏南北产业协作的深度越来越深、广度越来越大,为推动实现省内的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促进省政府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42条”政策落实落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沃土。

  自2006年以来,苏南苏北各类共建园区共38个。2020—2021年在原共建产业园基础上建设南北共建创新园区5家(分别是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无锡徐州工业园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常州盐城工业园区、镇江连云港工业园区),以及特色共建园区4 家(常熟泗洪工业园区、吴江泗阳工业园区、江阴睢宁工业园区、宜兴沛县工业园区),有力推动了南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共建创新园区实现创新发展。苏州宿迁工业园不断做大核心产业、做强核心企业,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为主导的“1+1+N”特色产业体系。无锡徐州工业园实现产业链的双向延伸,形成南北园区一体融合发展格局。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打造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半导体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终端制造三大智能制造主导产业,摸索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产业共建方式。常州盐城工业园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着力打造“绿色园区”。镇江连云港工业园发挥两地产业优势,着力发展健康食品和新材料两大产业。

  特色园区特色产业链正在形成。常熟泗洪工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特色,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吴江泗阳工业园主要承接吴江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项目,重点发展高端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江阴睢宁工业园以高端机械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和轻工食品业为主。宜兴沛县工业园整合宜兴环保产业优势和沛县区位优势,打造百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近年来,苏北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比苏南,苏北经济总体仍落后较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化改革进程滞缓;资金流动缓慢,投资总量规模偏小,发展资金短缺,对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持能力不足。

  苏北产业集群支撑不够,产业链尚不完善,配套能力不强。苏南地区已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但苏北地区仅处于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工业化进程比较落后,且工业产品中初加工产品所占比重仍然较大,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小、弱、散、差”,产品配套能力不强,导致了转移企业的配套成本上升,影响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的进程。

  苏北地区缺少高质量的劳动力,缺乏高素质人才。苏北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缺乏拥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研究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不足,高等院校较少,高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间接导致当地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延滞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苏南产业向省外转移增加。根据中国产业转移报告分析,2019—2022年苏州市产业转移目的城市排名前五的城市为贵阳市、泸州市、茂名市、宁波市、咸阳市,无锡市产业转移目的城市排名前五的城市为银川市、包头市、重庆市、芜湖市、安庆市。客观地说,苏南产业转移主要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其选择是多样化的,尽管有多项省内政策支持,但苏北地区并不会自然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强富美高”新蓝图,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江苏的生动实践与具体展现。新征程上,江苏要把着力解决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南北产业链深度对接、南北产业园区协作共建,高质量推动实现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大力加强苏北地区承接力建设。加快苏北地区硬环境建设,建设更加完善通畅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苏北地区软环境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更加科学的产业资源配置机制,为承接苏南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环境。

  增强苏南产业向北转移的外推力。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分类指导与调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在资金援助和劳动力安置方面提供帮助,制定产业转移的援助政策。

  积极培育和引进人才,加快人才回流,积累人力资本。人才是头部资源。苏北地区要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为目的,构建系统的人才循环机制,对引进的人才在项目经费、工资福利、住房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优化结对帮扶合作机制,探索产业集群协作新模式。传输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先进经验,创新结对帮扶模式,推进共建园区提档升级;尝试组织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苏北地区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园区,以集群合作方式推进产业协作。

  史修松(苏北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为苏南产业溢出及南北产业协作的对策研究〈22WTA009〉阶段性成果)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成都厂房网-中南高科联东U谷厂房出售出租成都开发区产业园招商引资平台

成都厂房网-中南高科联东U谷厂房出售出租成都开发区产业园招商引资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长兴产业信息 正文内容成都厂房网-中南高科联东U谷厂房出售出租成都开发区产业园招商引资平台中南高科:标准厂房租售 浙江及全国上百园区招商中 4000123021   当前位置:首页厂房土地资源均和云谷 正文内容成都厂房网-中南高科联东U谷厂房出售出租成都开发区产业园招商引资平台中南高科:标准厂房租售 全国上百园区招商中00021  ...

常熟房票安置开启!房贷利率再降!单盘8月成交蕞高117套

常熟房票安置开启!房贷利率再降!单盘8月成交蕞高117套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常熟房票安置开启!房贷利率再降!单盘8月成交蕞高117套   8月的常熟楼市还是非常热闹的,不管是成交量、楼市利好政策还是城建规划,对于买房者而言都值得关注下,总结几个关键词:   1、苏州市域一体化正式推进,常熟昆承湖...

常熟市特色产业情况介绍

常熟市特色产业情况介绍

  ~ 附件一.常熟市科技工作情况简介 常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位于江苏省沿江火炬带,东依上海、南接苏 州、西邻无锡、北枕长江与南通隔岸相望,是中国长江三角洲新兴的工业、商 贸、港口、旅游和交通枢纽城市,全市总面积 1264 平方公里,人口 108 万。 常熟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居前列。近年来,常熟 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市政协调研遂宁经开区产业园区全面升级工作

市政协调研遂宁经开区产业园区全面升级工作

  6月8日,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曹驰宇率队调研遂宁经开区产业园区全面升级工作。遂宁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总工会主席谢君环陪同。   曹驰宇一行首先来到利普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配套、企业用地等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谢君环就园区推进全面升级工作情况、特色亮点工作等作了具体汇报,重点介绍了园区管理体制、功能区布局(规划...

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全国21家首批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2009年成为江苏省首个正式挂牌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2年在科技部对全国挂牌的38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评估考核中,常熟园区位列第8位,被评为优良园区。常熟园区以水稻、水产、蔬菜为三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核三带多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一核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核心区   你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进行实名认证,...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福街道高新技术产业园社区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福街道高新技术产业园社区

  高新技术产业园社区是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福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581。邮政编码为215000,长途电线 ,车牌号码为苏E。高新技术产业园社区与福圩村、景华社区、珠海社区、游文社区、怡馨社区、新义社区、碧海社区、景泰社区、大义社区、绿地社区、谢桥社区、常隆村、中泾村、小义村相邻。   高新技术产业...

常熟:全力以“复”跑出发展加速度

常熟:全力以“复”跑出发展加速度

  常熟高新区靠前服务,保障复工复产不误时、项目建设不松劲、招商引资不断档   苏报讯(驻常熟记者 商中尧 陈洁)为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常熟高新区作为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主动出击、承压前行,在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招商引资不断档,全力以赴为地区发展夯实基础。...

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案例

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案例

  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位于常熟市董浜镇,园区规划总投资7.2亿元,规划面积5.2万亩,主要产业为高效精品蔬菜园艺。   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适度超前、普惠于农的原则,不断加大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力度。   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基础设施一流、物质技术装备一流、经济效益一流、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