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常熟是黄浦江畔蕞亮的星!
原标题:今夜,常熟是黄浦江畔zui亮的星!
今天(7月9日),“沪虞相融 常来常熟”2019常熟(上海)营商环境推介会在美丽的黄浦江畔隆重举办!300多名嘉宾、客商参加了本次推介会。
▲100张常熟的美图分经济、城貌、生态等几部分闪亮登场!
全方位介绍了常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常熟不仅是一座山湖同城的生态城、喜欢读书的书香城市、诗意生活的休闲城市,也是一座交通便捷的枢纽城市、产业链完整的创新城市、县域领先的实力城市。面向未来,常熟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培育新产业,打造新经济,集聚新人才。
常熟紧邻上海,市域面积12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1万,底蕴深厚、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素有“世上湖山、江南福地”之美誉。
常熟自然禀赋优越,“山湖同城”是常熟城市的魅力,这里“青山入廓、三湖簇拥”的自然形态得天独厚,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100%,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4%,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等称号。
常熟地处苏州中心位置,境内沪通铁路、南沿江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等3条铁路正在加快推进,其中沪通铁路明年6月开通。常熟港是国家一类口岸,也是江海转运枢纽港之一,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
常熟历史悠久、崇文重教,古代8名状元、9名宰相,“两朝帝师”翁同龢是代表;当代“两院”院士25人,“两弹元勋”王淦昌在常熟,堪称“状元之乡”“院士之乡”。
▲常熟国际化教育领先,建有2所国际学校,世界联合学院常熟分校是中国大陆weiyi的分校,2年中33名毕业生入学哈佛、普林斯顿、耶鲁等世界名校。
▲常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拥有全国县级市diyi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规模2万多人,建有汽车工程、自动化等契合地方产业需求的14个专业学院,2018年全国应用大学排名榜第62位。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常熟乘改革之东风,扬开放之优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常熟奇迹”。常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开发区。
▲国家级经开区是全市高端制造引领区,重点发展整车制造、核心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市科技创新核心区,重点发展核心汽车零部件、氢燃料汽车研发、人工智能、装备制造、数字科技等产业。
▲省级虞山高新区邻近北部新城和高铁新城,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密机械、军民融合等产业。
▲常熟还拥有综合保税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重大载体平台,共建27家大学研究院,区域创新体系完善。
常熟已形成“3+5”主导产业,其中汽车、装备、服装三大千亿级产业形成了规模集聚效应,产业链完整。
▲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是常熟新兴和年轻产业,拥有捷豹路虎、观致“两台整车”,聚集2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常熟丰田汽车研发中心是丰田全球研发体系中zui大规模基地,也是关键技术zui先进基地。
▲常熟服装城是全国zui大的服装贸易市场,年市场交易额超过1500亿元。
常熟是一座营商环境优越的开放城市。
常熟秉持“只有更好、没有zui好”的理念,大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在省双创环境评价中位列苏州diyi。有一流的效率,“放管服”改革zui大限度降低了制度******易成本,“不见面”政务服务事项占91%,全面实现“3540”目标。
常熟是一座宜居宜业的“休闲雅城”,沙家浜、芦苇荡是江南风情的记忆,恬静与雅致是常熟市民的生活方式,沙家浜和虞山尚湖都是国家5A级景区,是长三角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常熟是一座有文化温度的城市,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完善,常熟博物馆藏品居全国县级市之首,常熟图书馆馆藏总量达170万余册。
▲去年建成23公里的虞山生态步道,累计建成260多公里的生态步道,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驿站;
▲常熟还拥有2座容纳6万多人的大型体育场馆,每年举办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
常熟想成为数字经济引领的科创之城。
当下,数字经济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核心力量,常熟现有数字科技企业206家。常熟将乘势而上,引进一批标杆型数字科技企业,重点打造高铁片区数字科技新城。
同时,打造昆承湖金融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硬科技、数字应用产业,积极引进科技+金融项目,注重制度创新,打造金融科技产业新高地。
常熟想成为先进制造支撑的产业之城。
一是打造氢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氢燃料电池整车生产基地,实现具有影响力的整车企业量产,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城市。
二是打造臻迪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形成原创成果集中、研发营销集聚的人工智能策源地。
三是打造中日创新合作产业园,重点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建成江苏省内zui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
常熟想成为全面融入长三角的活力之城。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主动对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深化与上海重点园区合作,探索“一区多园”“飞地开发”运营模式,打造若干个沪常合作的“区中园、园中园”,加快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
常熟将进一步推进资源开放,建立基于卫星遥感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平台,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常熟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常熟市重点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引导支持常熟氢燃料电池汽车、数字科技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常熟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3540”等“放管服”改革,打造贸易投资zui便利、政务服务zui高效、法治体系zui完善的一流营商环境。
常熟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框架,为投资创业者提供良好条件、zui优服务,打造根植力更强大、生命力更旺盛的创新生态系统。
总投资约318亿元的53个项目签约,
还举办了“沪虞相融 共建家乡”座谈会、
(特别感谢:墨者攻再守、陶林、顾菲菲、毛丽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