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十三五二产业发展建议
常熟市“十三五”第二产业发展建议
一、 我市“十二五”工业发展回顾: 工业是常熟国民经济的支柱。常熟工业经济门类比较齐 全,且特色明显,形成了以纺织业、服装业、冶金业、化工 业和造纸业为主的五大传统产业,以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 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太阳能光伏和生物医药等为主的 五大新兴产业。2013 年,常熟工业规模继续扩大,实现工 业总产值 4560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3579 亿元, 分别增长%和%。2013 年工业总产值是 2008 年的倍,平均 年增长率为%。2014 年 1-8 月份,我市工业总产值 3072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 2371 亿元,分别增长%和%。五大传 统产业继续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改善技术装备,升级换代产 品等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得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得到大 幅度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了像“波司登”、“梦 兰”、“隆力奇”等一批名牌产品。纺织、服装产业分别跻身 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和“十大服装产业示范集群”, 常熟休闲装基地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常熟瞄准市场发展趋势,结合国家产业政策 和自身资源,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 子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兴制造业,截止 2013 年, “五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企业达到
393 家,占全市产业“规上”企业 1453 家总数的 27%;完 成产值 1600 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 4600 亿元的%,其 中:汽车及零部件产出 300 多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出亿元; 完成高新产业产值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 36%。其中项目方 面,奇瑞捷豹路虎项目、丰田汽车零部件项目已开工建设, 丰田研发中心增资项目全面施工,观致汽车项目 2013 年底 试产成功。列入苏州市督查的新兴产业在建项目 109 只,总 投资 2848 亿元,已完成投资 130 多亿元,其中高端装备制 造投资额和完成工作量均居苏州县市diyi。
常熟的产业布局坚持“工业进园区”的原则,工业主要 集中在“两区两园”。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观致汽车和路 虎汽车为主导,以大型基础件、船舶装备和海洋工程为核心, 形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拥有新兴 产业企业 27 家;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南开发区) 以丰田研发为龙头,重点打造精密机械产业园、汽车零部件 产业园、三一核心基地项目和三菱电机系列等,拥有新兴产 业企业 29 家;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依托电气机械产业基地, 形成大型装备制造集聚带,拥有新兴产业企业 39 家;新材 料产业园以氟化工为主的化工新材料,拥有新兴产业企业 24 家;以辛庄光伏产业园和常昆工业园为重点,形成了太阳能 光伏产业基地;古里生物医药产业园形成了以医疗器械为主 的生物医药集群。
目前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汽车及 零部件和太阳能光伏领域,其特点主要反映在:装备制造产 业,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产品协作为形式,初步形成大型 工程机械、船用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产品协作配套构架;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随着丰田研发、观致汽车、路虎汽 车、本特勒车桥、狄原车身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签约落户和开 工建设,以汽车整车为主导、研发创新为引擎、核心零部件 为基础的产业框架逐步成型,依托开发区的集聚优势,已形 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集聚区;新能源领域中特别是太阳能光 伏领域,以阿特斯公司和中利腾辉公司为龙头,集中了一批 配套企业,太阳能组件产业链基本形成。同时以特色产业基 地为桥梁,以同行业销量diyi的“团队冠军”和“单打冠军” 为纽带,形成古里医药器材、董浜金属成型、支塘无纺机械、 沙家浜玻璃模具、碧溪新区船舶机械等“抱团”式产业链框 架。
二、“十三五”产业发展建议: 对于“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我委建议该阶段需要结 合常熟实际,重点开展“十三五”前期经济社会战略和思路 研究工作,以此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依据。 在开展“十三五”前期经济社会战略和思路研究工作时, 需要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关于 综合改革、转型升级、生态文明等理念,常熟市作为全国经
济较为发达地区,“十三五”期间需要重点抓转型升级、抓 综合改革,落到实处就是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 发展等相关工作。要重新审视全市产业发展体系的构建、产 业空间布局的优化以及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机制体制建设 等,通过改革创新、企业转型,实现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具体有以下几条建议:
1、坚持工业及现代服务业双驱发展,打造我市经济升 级主引擎;“十二”期间,我市经济发展主要是工业立市, 而“十三”常熟及长三角地区已进入后工业时代,环境、资 源等制约因素越来越显现,因此继续保持常熟经济稳步发 展,必须工业及现代服务业双驱推动。
2、除继续支持发展汽车、装备、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 外,要研究分析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选择适合我市发展、能 抢占产业制高点的产业加予培育,如新能源产业、3D 打印、 云计算等创新型产业,打造我市经济新动力。
3、改革经济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促进 各板块形成特色十分鲜明的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集聚。
4、注重生态文明,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 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利于人 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在这种 经济模式下,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
技术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当今世界, 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 到,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利 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就业,是保护环境与发展 经济的重要结合点。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