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国际化学工业园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规划报告书(DOC)
常熟国际化学工业园发展的总体设想是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根据国际和国内市场特征,利用 园区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合理的规划、完善的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和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设施,重点发 展以氟化工为主的精细化工、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工和医药化工等,把化工园建设成为我国氟化学 工业的生产、开发基地和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的高科技园地。
常熟国际化学工业园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原福山镇、王市镇、周行镇合并)北部沿江岸边 滩涂地域,地理坐标为东经 120°18′,北纬 31°50′,地处长江经济产业带。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北 濒长江黄金水道,南距支(塘)福(山)线(规划中的沿江公路)仅 1.5Km,距常熟市区及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约 16Km,距苏州市 56Km,东距常熟港 15Km,上海港 100Km,西北距张家港 35Km,北面与南通港隔江 相望(见附图 1)。化工园可以直接利用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和规划的沪宁高速铁路,内河干道将连 接园区与苏南、浙江等地区的主要城市,交通便捷。
常熟国际化工园的发展方针是建设我国氟化工的生产、开发基地和生化、医药化工的高科技园地。
国际化工园在引进项目时,坚持高起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技术档次属世界先进水 平的项目;提高产品的关联度,发展系列产品,力求发挥各项目间的zui佳协同效应;注意生产装置的规 模效益,鼓励在园区内建设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符合经济规模的生产装置;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 护要求,优先发展附加值高的低污染的深加工型化工产品和三废易于治理的生物和医药化工项目;投资 实行多元化的方针。
园区的总平面规划应符合以下原则: (1) 规划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做到起点高、思路新,与国际通用的化 学工业园的规划模式接轨; (2) 注意近期和远期相结合,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3) 符合常熟市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对社会的依托; (4) 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做到“一次规划,分批实施,滚动发展”; (5) 充分研究生产过程中在厂际之间的防火、防毒、防爆要求及卫生和环保等的相互影响和要求; (6) 功能分区明确,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布置要靠近负荷中心或zui大用户。
国际化工园规划总面积 5.04Km2,其中一期规划面积为 2.97Km2,二期规划面积约为 2.07Km2。
由于二期规划土地为冲砂形成的滩涂地带,局部有坑洼积水,近期发展条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比近
期规划主要为一期 2.97 Km2 面积的规划,在一期规划范围内,主干道、次干道、江堤及电厂灰管线 个区块,每个区块基本上呈矩形或三角形,具体见附图 3。
鉴于规划区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在项目布置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将污染较小的项目(如氟制品)
布置在规划区的上风向,污染相对较大的项目(如氟化工原料)布置在规划区内的下风向。
崔浦塘从规划工业园区内穿过,将规划区一分为二,形成东西两个区,西区园区中路北侧为在建
的常熟埃尔夫阿托化学三爱富氟化工有限公司,东区园区中路北侧已规划为日本大金公司与中国化工建
规划污水处理厂、锅炉房、变电所及消防站布置在东区主干道(园区中路)北侧,靠近崔浦塘,园
区管委会和物业管理布置在其南侧。在东区东部的主干道南侧,自东向西依次布置改性塑料专用料系列、
聚氨酯深加工系列、氟化工系列。其他产品系列布置在福山林场东侧的区块内。各区块用途面积见表
园区有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纵贯规划区东西,沿长江外堤堤脚及主干道南侧修筑两条排水干沟, 以排除场地雨水。正常情况下,在西区,雨水可以通过排水闸门排入福山塘和崔浦塘;在东区,雨水也 可以通过排水闸门排入崔浦塘及望虞河。在长江水位高涨时,为保证场地雨水能顺利排入小河,在崔浦 塘东西两侧修建了雨水排水泵房。
常熟国际化工园规划的产品系列包括:有机氟深加工系列产品;工程塑料合金及塑料专用料系列 产品;聚氨酯深加工系列产品;医药中间体系列产品。产品的生产要求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工艺和技术,
中间产品和副产物少,产品的质量和纯度均需具有较高的水准。 (1)聚氨酯系列
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它是由多元异氰酸酯和多元羟端基化合物通过逐步加成聚合而得 到的。
①生产原料 聚氨酯生产中的主要原料包括: A 异氰酸酯类,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多苯基多次甲 基多异氰酸酯(PAPI)、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双甲苯二异氰酸酯(TODI)等; B 多羟化合物:常用的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