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巧破发展要素瓶颈看招!“土地腾挪术”
“打造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加快落实‘六美’建设”要求我们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今年,“一图一表”方案和相关政策配套的出台为我市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指明了方向。
按照五年拆旧复垦1650亩的计划目标,常福街道自加压力,确定拆旧复垦1750亩,创新提出“一地一策一景”土地整理样板,形成“街道+部门+村”多级联动,专业规划、技术团队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模式。
该片区域处于农业园区规划范围内,一旁是正在建设的种子仓储加工中心。今年5月,该地块在街道统一规划下打造成高标准农田,田中分水井、斗门井一应俱全,与周围农田接连成片,后续将用于优质水稻的生产推广示范工作。
拆旧土地的复垦工作对于村里来说很艰巨,村级财力不足、缺乏专家等都是问题,而“一图一表”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地把所有点位用“图”的方式标明并进行分析,解决了我们的难题。
在东联村另一侧,望虞河与张家港河交接、向阳路两侧的拆旧复垦地块,土质较好地块已经种上了毛豆等旱稻作物,土质较差地块的复垦计划正在制定,将由相关部门专家对土地进行分析,因地施策。对于村中的变化,村民们十分高兴。
变化很大,这个算是大家的心愿,因为如果厂房拆掉后不种东西,荒在那里,看起来也少舒服,现在很清爽。
今年以来,常福街道以区域统筹、立足实际、保障发展为总体原则,按照“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将拆旧复垦工作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稻米示范区、田美乡村、千村美居等工作相结合,致力于绘好田园美景,做优用地布局。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打造,融入周边已有灌区。新建灌、排沟渠与原有渠系连通。完善道路、绿化林带的布置。
新建灌渠与原有渠系连通,新建生态排水沟、生态湿地,将周边农田与复垦区农田尾水统一收集处理,实现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
依托位于中泾村的江苏省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建设农作物新品种测试基地,实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结合“千村美居”打造“一米”菜园,由附近居民提出认领,当地村委负责统一安排。
结合高标准农田零散地治理项目,将复垦区与撂荒地、零散田统一合并整理,新建独立的灌、排沟渠,建成小型化独立灌区。
主要选择露地栽培的蔬菜种植形式,作为一种较新的景观设计类型,在严格满足蔬菜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文化景观,综合体现农村土地的生态服务、环境调节、审美启智等功能。
未来五年,常福街道将腾挪1750亩建新地块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集中建设区,用于后续项目引进,促进区域资源集约利用。对于这些建新空间,常福街道提前规划,围绕审批手续服务前置、区域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方面,做优供地方案,为后续引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实现高速高质量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在水系调整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工作也在同步进行。通过统一办理前置性审批手续,企业取水无需单独开展水资源论证,只要填写取水许可承诺表就可依法办理取水许可审批手续,大大缩减审批时间和成本。
今年以来,常福街道以“标准地”模式探索建新空间用地新路径,围绕区域评估、地块管护、设施建设三方面,做好建新地块的提质、保质工作,在有效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将撬动高新区招商项目向优向强。
通过街道统一办理前置性审批手续,对水土保持区域、水资源论证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文物影响调查等进行区域评价,减少项目后期论证、审批时间,推动企业早开工、早投产。
建设智慧监管系统,通过素材抓拍及系统分析,防止违法违规“毛垃圾”倾倒、违规车辆人员进入、违规物料堆放、违规占道占地,并实时上传报警信息。
通过数字赋能减少巡查人力资源投入、改变信息滞后、管理被动落后的情况,做到巡查无空区、管护无死角,避免可能的交地纠纷。
区域水系评估:通过河道改线、水面补偿等措施恢复河道行洪排涝的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
后续,常福街道将根据不同行业对亩均投资、亩均产出、土地出让价格等进行科学调整,实行更加严格的项目准入机制,让土地与引进项目“门当户对”,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是“一图一表”方案开展的diyi年,在这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道路上,目标已经明确,肯动脑筋、敢做文章是稳步迈进的关键。常福街道一手抓拆旧复垦,因地制宜建好田园乡村,一手抓建新空间,创新方法提早谋划,通过这样的生动实践摸索出了一条高效路径。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