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下乡村工业用地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以常熟市为例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Rural Industrial Land with the "Southern Jiangsu Pattern"--A Case Study of Changshu 作者:李红波[1,2];吴江国[3];张小林[1,2];李传武[4] 作者机构:[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江苏南京 210023;[2]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 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江苏南京 210023;[3]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中心,中国江苏苏州 215000;[4]盐城师 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中国江苏盐城 224051 出版物刊名:经济地理 页码:152-159 页 年卷期:2018 年 第 1 期 主题词:乡村工业 用地 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苏南模式 常熟市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乡村发展迅速,以乡村工业为核心的“苏南模式”成为我国农村经 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乡村工业用地也成为乡村用地的重要组成,探索乡村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 形成机制对于丰富乡村地理学有一定的价值。文章以常熟市为例,在获取乡村工业用地空间矢量数据基 础上,分析了乡村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类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域尺度下的乡村工 业存在“大分散、小集聚”的分散格局;水陆交通对乡村工业有一定的集聚效应,表现在水陆交通两侧 的乡村工业用地远高于其它区域,且各类型、各等级的影响不同;农村居住用地与乡村工业用地的时空 距离主要集中在 5~15min 内,体现了居住与工作“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 上,结合政策因素和地方实际,提出乡村工业用地的影响因素、内在机制以及乡村工业用地整合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