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关于开展2023年乌鲁木齐市第四批市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异地孵化器)备案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号)精神,落实《关于推动全市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号)精神,根据《乌鲁木齐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实际情况,现开展年乌鲁木齐第四批市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异地孵化器)备案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异地孵化器)备案

  (一)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异地孵化器)概念及功能

  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异地孵化器)是将孵化环节和产业化环节进行空间上分离,将企业孵化环节转移到市外,充分利用国内其他省市丰富的科创资源、服务要素和完备的市场环境,加速企业成长,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引导科技项目和孵化成果来本市落地转化,孵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发达地区人才、科创、金融等资源,为本地企业和项目提供对接服务。

  申请认定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异地孵化器),应具备以下条件:

  1、申报单位为乌鲁木齐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联合申报单位中至少有一家为乌鲁木齐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合法经营,具有丰富的孵化载体管理运营经验,已获得自治区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国家大学科技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等孵化载体资质认定;

  2、申报单位在本市外拥有一定的载体建设基础;

  3、已与市外省级及以上孵化载体管理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促进两地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

  4、申报的协同创新中心(异地孵化器)须已建成且实际运营时间达一年以上;

  5、发展方向明确,设立专门运营管理团队,管理制度健全,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

  6、已有引进或促成人才、团队、项目、企业来乌落地的成功案例;

  7、能够为两地企业提供创业投资与孵化、辅导与培训、创新创业大赛、人才交流、技术对接、项目路演、创新创业环境推介、信息与市场资源对接、落地本市政策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服务;

  二、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器)备案

  (一)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器)概念及功能

  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器)是将孵化环节和产业化环节进行空间上分离,将企业孵化和加速成长环节转移到国外,探索科技成果跨境研发孵化、转移转化的新模式,引进国外优质项目、成果和人才资源,帮助创业企业“走出去”对接国外市场,助力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

  申请认定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器),应具备以下条件:

  1、申报单位为乌鲁木齐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合法经营,具有丰富的孵化载体管理运营经验,已获得自治区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国家大学科技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等孵化载体资质认定;

  2、在国外拥有不少于300平方米的孵化场地,能够为研发企业和团队提供办公、路演、会议、活动、投融资对接等孵化所需空间和办公设施;

  3、已与国外具备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促进两地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

  4、申报的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器)须已建成且实际运营时间达1年以上;

  5、发展方向明确,设立专门运营管理团队,管理制度健全,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跨国协同创新合作机制;

  6、已有引进或促成人才、团队、项目、企业来乌落地的成功案例;

  7、能够为企业提供境外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人才引进、产业需求、创新创业环境推介、国际贸易合作、落地本市政策服务、法律服务和人民币结算等方面的服务。

  符合条件的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异地孵化器)自愿填报《乌鲁木齐市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异地孵化器)备案申报书》(见附件1),申报材料一式2份,书籍式装订,向所在区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申报材料经各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审核申报材料真实、准确、无误后,签署审核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见附件),于7月20日(星期四)前统一报送至乌鲁木齐市科技局(乌鲁木齐科技信息中心),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评审工作采用参加会议线上评审的方式进行。并召开专题评审会,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对通过专家评审、并经市科技局审定并在网站进行7天公示,公示期结束无异议后分别发文备案确定为乌鲁木齐市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异地孵化器)。

  (一)通过备案的孵化载体应按统计相关要求,按时填报统计数据。

  (二)孵化载体发生名称变更或运营主体、面积范围、场地位置等认定条件发生变化的,需在条件发生变更前1个月向所在区(县)科技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备,在完成变更经实地核查确认后,向市科技局提交变更报告。

  (三)孵化载体在认定过程中存在申报资料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其备案资格,且两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四)孵化载体须按时参加由市科技局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资质。

  受理地址: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南路188号乌鲁木齐科技信息中心

  开办: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主办: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中心政务服务热线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名城+名校”效应凸显!常熟携手常理工打造产业创新集群

“名城+名校”效应凸显!常熟携手常理工打造产业创新集群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名城+名校”效应凸显!常熟携手常理工打造产业创新集群   1月18日,常熟市人民政府与常熟理工学院名城名校融合共建产业创新集群推进会举行,畅谈未来合作方向,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共赢。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市委副书记、市长秦猛,常熟理工学院...

为威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黑马威海科创产业加速器二期开营

为威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黑马威海科创产业加速器二期开营

  黑马威海科创产业加速器二期加速成员   3月30日,威海黑马独角兽加速中心黑马威海科创产业加速器二期开营仪式举行。创业黑马、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威海高新控股集团以及威海市科技、金融、产投集团(出席领导确认)等领导与创业黑马产业导师、40家二期加速企业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威海企业创新发展新启程。   自创业黑马落地威海,目前已圆满完成了黑马威海科创...

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常熟这里火了!

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常熟这里火了!

  原标题: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常熟这里火了!   虞澜别院,高铁新城高性价比社区。中新海虞花园城内,内外双园,享高铁、新世纪大道北延高架规划发展利好,热销电线   积极承接上海强大的溢出效应和辐射力,同时借助长三角整个区域联动模式,提升自身城市竞争力。随着   、沿江城际铁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常熟即将在2020年迎来高铁时代。两条铁路...

太仓市新材料产业园

太仓市新材料产业园

  我是园区负责人,我要更新园区资料及联系方式。更新园区   太仓市新材料产业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苏州市太仓市百花北路28号附近,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深圳市...

常熟蒲公英智能制造加速器获评常熟市公共服务平台2家获融资

常熟蒲公英智能制造加速器获评常熟市公共服务平台2家获融资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常熟蒲公英智能制造加速器获评常熟市公共服务平台,2家获融资   「PGY NEWS」记录蒲公英孵化器及其孵化/加速/投资企业的发展动态,每月一播,定格成长。   常熟蒲公英智能制造加速器获评「常熟市公共服务平台」...

2024中国铁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招聘28人公告

2024中国铁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招聘28人公告

  中国铁建投资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在北京成立,2014年注册地迁址珠海横琴,公司注册资本120.67亿元人民币,由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中国铁建是中国乃至全球蕞具实力、蕞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之一,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43位、连续19年跻身世界500强。   二、中国铁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简介...

科技局:常州新增两家市级科技企业加速器

科技局:常州新增两家市级科技企业加速器

  根据2020年新一批市级科技企业加速器认定名单,平谦国际(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园、江苏常荣科技企业加速器2家加速器被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加速器,至此,全市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加速器总数达到44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36家,总数居全省前列。   长期以来,市科技局坚持积极加强对我市各类创业载体建设进行指导和支持,引导孵化器与加速器积极探索运行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

以“质”致远——长三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探路

以“质”致远——长三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探路

  原标题:以“质”致远——长三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探路   拥有9座GDP万亿城市,集聚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25家企业位居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一群隐形冠军从细分产业赛道脱颖而出……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新坐标”在全球经济地理版图中更加醒目。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作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