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市中我们回来了!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秋风送爽,阳光明媚,常熟市中学校园里响起了一串串似曾相识的脚步声。
恰逢常熟市中学建校100周年,10月4日,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5000多名市中校友从世界各地奔赴而来,追忆青葱岁月,再叙师生情谊,共谋家乡发展。
有人找到了昔日上下铺的兄弟,同宿舍的姐妹,镜头前的喜悦溢出屏幕;有人与师长相见,热情握手拥抱,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有人携家带口、四处打卡,回忆往昔,展望未来……时光荏苒,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历久弥新,每一位校友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感慨。
回到高中校园,95届校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归泳涛倍感亲切。“我们上学那会儿,老师都特别投入,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在思想上也给予我们很多指导。”
归泳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常熟虽然是个小城市,但有大格局。我们有这么多人才走出去,又能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人才回到常熟。无论是在常熟,还是在外地,大家总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衷心希望常熟市中学和常熟发展得更好。
熟悉的校园、老师和同窗,让大家重拾青春记忆,共同追忆弥足珍贵的学生时代。校友们漫步攀谈、驻足拍照、浓情相聚;校园内乐队演唱、民乐演奏、舞龙表演,处处皆成美景,校园温度直线攀升。
“我们母校的传统,常熟人都知道,就是学风好,抓得紧。”提起母校,92届校友、深圳市中集产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卫星笑言。
王卫星深圳市中集产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学校不仅传授了知识,还教授做人。这两年,我在尚湖镇打造了中集智谷产业园,并积极为常熟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常熟人文环境好,交通区位好,产业基础好,营商环境好,我希望更多的企业家能够选择我们常熟,来常熟投资置业。
“我上学时,家就在市中边上。”92届校友、中国好人、常熟市邮政分公司颜港揽投部投递班长周斌记忆中,学校的教学风格既严谨又活泼。
周斌中国好人、常熟市邮政分公司颜港揽投部投递班长
我们的母校一直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桃李满天下,是人才的摇篮、学问的沃土,期待母校越来越好。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100年来,一代代教职工在这里默默耕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0年来,一届届毕业生从这里奔赴山海,不负热爱,点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在各行各业中脚踏实地、勤勉耕耘,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市中的求学生涯是我zui美好的青春记忆。”92届校友、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深情回忆在母校求学的时光。
老师们用智慧和爱心点亮了学生的心灵之路,这是我们少年时代的幸运。在母校的时光,我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希望学弟学妹们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希望有机会能够多去支持、鼓励那些有远大理想、能够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优秀学子。
86届校友、深圳市万科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岳明在大湾区生活多年,十分关注母校和家乡的发展。为了回报母校和家乡的培育,他积极为母校链接教育资源,设立相关助学奖学金,推动母校的发展;招引相关厂商、投资商,为家乡经济发展作贡献。
王岳明深圳市万科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我在1986年考上同济大学,成为了同济大学的卓越校友,这是母校栽培的结果。
百年历程,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师生的智慧与汗水,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艰辛与奋斗的故事。当天,常熟市中学校史馆揭牌,《常熟市中学百年校史》首发,追寻记忆、记录历史,更勉励后学、书写新的篇章。
漫步校史馆中,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一张张老照片生动展示了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成果。56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非常激动,采访中,久居北京的他主动用常熟话与记者交流。
我学到的知识,得益于母校老师的精心教导。我对常熟充满信心和期望,而且我愿意为常熟的发展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我是1950年进入常熟县中的初中,1956年高中毕业,现在一晃已经68年,然而魂牵梦绕的中学时代一直留在记忆的深处,zui不能忘记的是母校的记忆、老师的恩情和同学的友情。”回忆读书时代,1956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记忆犹新。
在我看来,常熟既有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又有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成就,两者皆有是非常难得的。身为常熟学子,我倍感自豪。母校建校百年之际,我寄语母校学子:传承百年精蕴,诚敬奠基人生,英才辈出市中,再谱辉煌华章。
融媒记者 葛洁 李献 沙天寅 梅志强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