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智改数转制造大省加速“变身”

admin8个月前 (09-14)常熟产业信息154

  “到2024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90%。”2021年12月30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作为一家老牌传统制造业,苏州中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传统制造业企业存在的“痛点”也开始显现:车间内加工、装配工种生产效率难以实现量化考核,生产现场制造数据缺少沉淀和分析手段,供应链及生产制造数字化运用缺少抓手……创新的“天花板”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专业人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苏“智改数转”进程。《计划》提出,要对标世界智能制造领先水平,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

  与此同时,一些龙头企业通过“智改数转”,已经尝到了制造“变身”智造的甜头。生产车间内装备100%联网,流水线保养可精准锁定重点环节……从一家制造型工厂起步,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步步探索,将互联工业应用融入生产制造、供应链网络等,并面向市场打造出一体化工业互联解决方案。随着工业4.0在这里落地实践,博世汽车苏州工厂不仅成为全球“灯塔工厂”、摘得“中国质量奖”,也成为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商务区“智改数转”的“名片”之一。

  《计划》的出台,正是为了催生更多博世(苏州)这样的企业。今后三年,我省将分行业分领域制定智能制造示范标准,每年认定一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全连接工厂,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3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30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50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00家、5G全连接工厂10家。依托“行业龙头”带动效应,赋能传统制造业企业,将为江苏整体“智改数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小企业是上云的主力军。苏州市工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上云占比60%是中小企业,但仍然有36.5%的企业服务器部署在自己单位小机房,56.2%的企业投入物理或云服务器资源在5台以下,每年数据量1TB以下企业占比67%。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对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却日益强烈。走进常熟市兄弟玻璃模具有限公司的精加工生产车间,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取代了原先的车削、铣削等5道工艺,实现了从毛坯到成品的一次性成型,一旁的卧式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也取代了原先的工艺装配、钻孔等3道工艺。“2015年起,经过不断升级设备,我们将模具生产的20多道工艺压缩至14道,员工减少了60多人,产值却增长了10%。”该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张卫江说,“这仅是我们实现转型的diyi步。”

  通过“智改数转”,将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积蓄强劲的发展新动能。《计划》提出,将加快建设江苏省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云服务平台,每年重点培育1000家星级上云企业。到2024年底,全省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云服务平台汇聚资源500家以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要更‘偏心’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此,江苏仕泰隆物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侍贤君深感赞同。他认为,应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轻量化、批量化,降低中小企业上云成本,提供设备上云、生产可视化管理,将设备的产能进行线上自动匹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打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 实现制造产业链整体快速发展,仅仅依靠“头雁”企业还远远不够,迫切需要全产业链“智改数转”升级。

  常熟市拥有完善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是名副其实的千亿级产业。近年来,常熟纺织服装产业链面临库存压力大、需求多变难匹配等诸多发展难题,亟须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变革,突破发展瓶颈,打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新生态。为此,常熟市将全国领先的服装柔性生产、柔性供应链服务平台——飞榴科技引入。目前,常熟大地企鹅全车间6条产线均已使用飞榴智慧生产协同系统,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0%以上。此外,飞榴科技在常熟还与百成汇、亿阳星、太子港、迪欧服饰等多家企业签约了数智化工厂改造项目。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升级,将更有助于常熟打造全国服装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新标杆。

  只有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数字化,才能实现行业巨量的、稳定的供给。丝绸纺织是吴江的一张亮丽名片和独特符号。作为江苏省民营经济“领头羊”,吴江拥有丝绸纺织千亿级市场、千亿级产业、千亿级企业,其中盛泽镇更是重要的集聚区。为推动“智改数转”,盛泽镇一方面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和重点设备“上云上平台”,提高数据的流动性和价值;另一方面设立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奖励资金,鼓励企业改造。截至目前,盛泽镇已实现智能工业投资超15亿元,完成“智改数转”项目219个,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引领织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计划》提出,将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推行数字化交付,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协作和精准对接,培育数字化产业生态。到2024年底,建成重点产业链协作平台10个。“以需求为牵引,以产业链为纽带,江苏将加快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队伍,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增强数字化转型支撑。”省工信厅综合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重点遴选和储备数字化优秀解决方案,加快推动江苏制造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单位智能制造建设进程,构建协同创新的生态圈。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 逸

  江苏制造业“智改数转”的目标已经确定,未来到底该如何破局?

  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区域经济首席专家,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吴福象认为,对于数字化转型,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认知还停留在部署IT系统阶段。

  “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专业人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苏‘智改数转’进程。经过多年传统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孤岛’林立、基础数据不准确、编码体系不统一等问题始终存在。而云计算、大数据、AI、IoT等新兴技术在理解、掌握、应用上存在一定门槛。新旧问题叠加,阻碍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智改数转’进程。”吴福象进一步解释称,与此同时,“智改数转”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尽管部分企业采取“外引+内培”等方式构建企业数字化人才体系,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成本负担较重,存在一定风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葛和平指出,“智改数转”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

  “传统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利润率较低,更加关注投资回报,在‘智改数转’资金投入方面较为谨慎,若没有取得显著绩效,进一步的投资动力也受到制约。”葛和平表示,制造业企业在 “智改数转”过程中,投资重点往往是自动化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升级,对于设备联网和数据采集的重视程度不足,“重硬轻软”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能力分布失衡。

  更重要的是,尽管目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推动“智改数转”的意愿强烈,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普遍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详细的转型规划以及有效的保障措施。

  葛和平强调:“制造业门类众多,各细分行业差异明显,处在各产业链中不同位置的企业存在很强的个性化,‘智改数转’的突破口各不相同,往往没有可以直接照搬的模板,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智改数转”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经营理念、战略规划、组织运营等全方位的变革,需要全局谋划。宗 河

  2021年12月30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垃圾焚烧发电进入AI时代 江苏有垃圾发电厂装上工业大脑

  首募超亿元!江苏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方式

  专家建言——太空里也应建立交通规则

  为了元宇宙,6G必须“跑”得快

  【专题】江苏移动:5G融百业 “移”起共绽放

  【专题】江苏移动5G覆盖江河湖海

  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海峰1002”完工

  常州行政中心“光储充放”一体化示范站揭牌

  “设计向新,制造向质”!2024“紫金奖·工业设计大赛”报名正式启动

  南窑社区:开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活动

  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组织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培训

  南京秦淮区知识产权工作站:助力构建区域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医企“协”手 健康同“鑫” ——柏庐卫生中心与协鑫光电公司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

  智改数转 制造大省加速“变身”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举报电线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苏ICP备07000608号

  国新网许可证3212006001号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20110153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上海网站建设上海网站推广上海网站建设公司-找【祥云平台】

上海网站建设上海网站推广上海网站建设公司-找【祥云平台】

  上海星旭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位于常熟星旭柔性智造产业园,集团成员企业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形成专业化的团队为制造业领域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工厂占地面积32亩,公司全体员工有120多人,设计研发人员35人,工程师3位,本科以上人员占公司员工数量30%,2000年与上海大学成立了联合研发中 心,同时与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及专科院校强强合作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2014年我公司荣获...

江苏省政府批复!2035年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4县的蓝图公布

江苏省政府批复!2035年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4县的蓝图公布

  江苏省政府近日正式批复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四县市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纸蓝图让苏南县域经济“顶流天团”的未来轮廓愈发清晰。从临港智造到生态宜居,从科创高地对接到跨区域协同,这四个“苏南小虎”各自领到了专属任务卡,一场县域经济的升级赛正式鸣***!   张家港:从“钢铁汉子”到“全能学霸”   作为“苏南模式”的代表选手,张家港这次要玩一把“...

常州:“智造”赋能“制造”硬核产业集群领跑新赛道

常州:“智造”赋能“制造”硬核产业集群领跑新赛道

  作为江苏制造业“明星城市”,常州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地标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不断培育壮大“高端高质高新”的硬核产业集群,一个国际化智造名城正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力奔跑。   在常州高新区,新创碳谷一期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新建的2条碳化线已完成设备调试,正式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国规模蕞大的...

总投资420亿元常熟一季度148个项目计划开工

总投资420亿元常熟一季度148个项目计划开工

  苏报讯(驻常熟记者 陈洁)连日来,常熟以“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奋进姿态,扛起项目建设责任担当,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打下扎实基础、提供坚实支撑。   前天,总投资5亿元的延锋智慧内饰总部项目举行开工活动。该项目将抢抓发展机遇,打造集总部、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延锋国际内饰亚太区负责人介绍,目标是7月份完成主体厂房建设,9月份完成厂房装修后设备...

【重大项目看进展】主打一个“智造”!常熟这一新产业园进度过半!

【重大项目看进展】主打一个“智造”!常熟这一新产业园进度过半!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重大项目看进展】主打一个“智造”!常熟这一新产业园,进度过半!   常熟智慧能源创新中心是由市发投公司联合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等民营资本共同打造的综合型智能制造产业载体,总投资15亿元。项目自去年8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总体建...

68亿元!中环控股江苏中清拟建10GW高效N型电池+10GW先进组件项目

68亿元!中环控股江苏中清拟建10GW高效N型电池+10GW先进组件项目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7月18日,中环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人民政府及江苏中清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清”)订立的框架协议(“框架协议”),据此,本公司与江苏中清计划共同投资位于凤台县的中环中清( 凤台 )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项目。   根据框架协议,中环控股与江苏中清拟在凤台县投资建设并开展10GW的高效N型电池及10GW的先进组件的生产和供...

来认识一下央视《焦点访谈》镜头下的这些纺织企业

来认识一下央视《焦点访谈》镜头下的这些纺织企业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来,认识一下央视《焦点访谈》镜头下的这些纺织企业   “面临着市场环境变化、环保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我们必须要转型升级,由大变强。”   “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产品的附加值就比较高。”   “数字化、...

再添一园!苏高新数科智慧园区数字平台落地常熟智能制造创新园

再添一园!苏高新数科智慧园区数字平台落地常熟智能制造创新园

  3月28日,苏高科(常熟)智能制造创新园开园仪式在常熟经开区圆满举行。苏高新数科倾力打造的智慧园区数字平台,在智能制造创新园数字展厅隆重上线,标志着“一总部、多园区”智慧园区数字平台   苏高新数科智慧园区数字平台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依托自主研发的SIMI数字孪生平台、NIM数字中台以及MUTU物联网平台等核心产品,以园区“绿色智能...